本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通讯员 李健
“目前,广州市的养老照护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的供需矛盾和服务品质提升的问题。”2020年12月27日,在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第十期民生实事协商平台上,市政协委员张嘉默一语道出关键所在。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民生期盼。近日,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再次聚焦养老话题,围绕“加快照护队伍建设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深入调研,并与相关职能部门展开协商,共同为基层养老问题“把脉开方”。
填缺口:精神和物质双管齐下
老年人群体日益庞大,养老长期照护服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照护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成为“破题之钥”。
“照护行业薪资较低,从业人员无职业归属感。”欧阳智鸿委员指出,养老照护从业人员大多来源于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偏远地区农村劳动力等,流动性大,且未能将养老照护当成长期职业对待,这些是造成养老照护服务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提升行业薪资来促进服务水平提升。
此前,张嘉默前往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时发现,涉老专业学生大多是调剂来的,“零报考”现象时有发生。并且,这些学生对涉老专业的了解少、从业意向薄弱,未来总体缺口仍旧很大。
由此看来,要让年轻人真正投入养老护理一线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张嘉默围绕提升行业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建言:加强政策宣传,消除社会对养老照护服务的消极认知;建立公平的评价体系,保障合理的薪酬待遇;建立老年照护服务的保障制度,规范照护服务的供给渠道,通过服务行为的塑造,政策和制度的保障改变观念。
陈以怡委员则表示,提升国民对养老服务业的认同感要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抓起,希望教育部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具体的、力所能及的敬老爱老实践,潜移默化转变学生群体对养老护理专业的旧观念。
对此,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易利华表示,将在现有政策基础上,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定期发布养老护理员薪酬指导目录,引导全市养老服务用工单位进一步健全养老护理员薪酬管理体系,并结合“南粤家政—羊城行动”,委托第三方开发全市统一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材,推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落实培训补贴。
2020年,广州市举办“点赞最美养老服务人”活动,评选出56名年度“最美养老人”。如今,累计择优遴选76名养老护理员入户广州,使他们生活、工作更有保障,从而安心从事护理服务。“我们将继续健全养老护理员评价、褒扬和表彰机制,让社会充分尊重、认可和推崇养老护理员这一行业,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养老服务行业。”易利华说。
补短板:提升养老照护服务水平
不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普遍存在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水平偏低,依赖经验执业,缺乏专业技术水平的情况,而且养老照护队伍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亟须多措并举、齐抓共管以提高现有照护人员的服务水平。
邓方阁委员指出,目前广州的养老模式中,90%是居家养老,但居家养老照护人员不同于普通护理,还涉及医疗护理,“老年照护工作不同于‘保姆’,居家养老护理员应该接受专业的老年医疗护理培训。”
“从调研情况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是不够,而是应该进行更精准的培训分类。”陈以怡建议,对于非科班出身的护理人员,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加快完善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专项职业能力等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制度。
当下,职业前景和职业发展通道是否畅通,越来越成为择业的重要标准。“养老护理员同样需要职业晋升通道和规划”,张嘉默说,这涉及老年照护相关等级证书的取得,更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薪酬待遇水平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建议将养老照护服务列入职业序列,纳入学科建设项目。
市人社局一级调研员黄浩表示,广州正在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广州技工院校与泰康之家粤园、永爱养老、中远海运等行业高端名企开展深度合作,开展了“泰康英才班”“养老服务与管理工作室”等形式的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教学、共建实训基地等。“我们鼓励企业开展岗位培训,并对开展培训的企业按每名参保员工每年不超过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黄浩说。
此外,闭环监管也是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易利华表示,将联合有关部门,全面构建和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执法监管过程。同时,加快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对违法失信、风险高,特别是严重侵害老年人权益的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依法依规实施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