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B版:生态周刊

“打一场‘卡’脖子翻身仗”

“华浙优261”水稻

本报记者 高志民

“研究揭示雪貂、猫、犬及其他家畜禽对SARS-Cov-2易感性”;

“合理设计胞嘧啶碱基编辑器可在保持高靶向活性同时降低DNA和RNA的非靶向效应”;

“成功设计出快速、准确的长片段组装专门程序”……一系列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学发现都让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掌门人唐华俊为之自豪。

“我院2020年农业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成效明显。基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年工作会议上宣布。

的确值得自豪。过去的一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顺利完成非洲猪瘟弱毒疫苗实验室创制、中间试制、生物安全环境释放试验及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生物安全生产性试验和第二阶段临床试验顺利推进,进一步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突破了大规模生产工艺的关键瓶颈,向产业化应用迈出坚实一步。

进一步明确草地贪夜蛾危害规律,研发高效精准的监测预警技术,实现异地预测预报和就地治理。自主研发国内首款鸡全基因组选育芯片“京芯一号”。

“面向国际前沿和‘卡脖子’技术,实施系列联合攻关,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科研立项与财政经费保障延续好势头。”唐华俊介绍。

何止这些呢,刚刚过去的“十三五”,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院所改革取得历史性进展,综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为粮食安全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新动能。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跨入新行列。在Science、Nature及Cell三大国际顶尖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发现。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畜牧、植保、兽医四个学科获得A+。

牵头获得省部级奖励25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得新兽药证书9项,其中一类新兽药3项。审定(登记)品种359个,其中国审233个。制定各类标准487项。

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不是容易的事。

“上游要布局好种业创新的基础设施,要抓紧推进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完成、畜禽种质库立项和农业微生物库规划工作,深入推进种质资源的保存鉴定和挖掘利用工作。”

“中游要做好‘卡脖子’技术突破,比如作物高光效、育种工具、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表型组学等重大基础理论或育种方法研究。”

“下游要牵头推动优质品种的推广和配套技术的集成示范,努力填补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的单产‘鸿沟’。统筹衔接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现代农机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和项目,为大力提升耕地质量,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中国农科院一定要努力打造并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唐华俊语气铿锵地说。“切实做好科技创新本职工作,支撑引领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01-21 高志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2.html 1 “打一场‘卡’脖子翻身仗” 63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