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广告

“两山”理念为武隆插上腾飞翅膀

武隆区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80%的乡镇处于大山区、高山区和石山区。大山曾经“困扰”武隆多年。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等原因,武隆经济社会发展一度较为落后。“养儿不用教,武隆走一遭”是这里过去贫穷面貌的真实写照。然而,大山也赋予了武隆得天独厚的优良生态资源。重庆直辖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隆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使优势自然资源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步一步将“穷乡僻壤”变成了“人间仙境”。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了解到武隆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变传统发展劣势为特色生态优势的“新路子”后,对武隆脱贫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叮嘱当地“文旅融合推进,要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武隆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始终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不懈奋斗,砥砺前行,铸就更加辉煌的明天。

合理利用生态资源 铸就致富“金饭碗”

仙女山、白马山、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芙蓉洞等一批独特的喀斯特景区景点让游客赞叹不已,让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武隆蜚声海内外。“奇幻天坑、生态农场……这里的民宿太巴适了!”这是一位游客在入住武隆区仙女山镇荆竹村归原小镇后的留言。归原小镇是武隆精品民宿的代表之一,多年来坚持“活化乡村 留住乡愁”的设计经营理念,取材大山原有之物,使环境与空间交融,打造出一个真正“自然生长”的童话世界,让山间老屋焕发新的生机。

烤烟房变成书吧,土瓦房打造为工作室,稀有甘美的高山水果被引入休闲农业体验园……就这样,利用别具一格的构建,吃住游玩一站式的服务,荆竹村一跃成为仙女山周边的网红打卡点,每到假期便一房难求。

去过武隆白马镇豹岩村的游客,都会被这里的自然人文景观折服。豹岩村地处白马山景区,目前打造了望仙崖、百花谷、石林、生态茶海等特色景观和“飞天之吻”高空体验项目,让前来休闲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豹岩村3000亩高山茶园生产的“仙女红”茶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同时,充分融入茶经、茶道、茶联等茶文化元素,建成集休闲避暑、休憩娱乐为一体的茶山风情小镇,更是为白马山的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幸福的山村都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武隆区文复乡西山村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马厂坝田园综合体,倾力打造的“十里荷塘”真正成了一处“聚宝盆”,连片荷花可以观赏,荷塘里套养小龙虾、鳝鱼、鲫鱼可供垂钓品尝,鲜嫩荷叶经过清毒、杀青、烘烤、磨粉等程序后,与优质面粉制成荷叶面。后坪乡文凤村“天池苗寨”旧貌换新颜,40多户村民入股发展乡村旅游,苗寨特色民宿、美食让游客赞不绝口。芙蓉街道堰塘村、黄莺乡复兴村、沧沟乡大田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点散布在武隆各地,以五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全区所有乡镇。

据武隆区委书记黄宗华介绍,近年来,该区紧扣“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通过坚持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建设全域推进、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成果全域共享的举措,因地制宜打好“自然遗产、休闲度假、人文历史、乌江画廊、美丽乡村”五张牌,全力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从1994年武隆第一个景区芙蓉洞开门迎客以来,经过27年的坚持努力,武隆已成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全国少有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四块金字招牌的区县。2020年,面对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武隆持续推进全域旅游转型升级,仙女山森林康养基地入选国家第一批森林康养基地,龙水峡地缝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芙蓉江游船项目正式营运,天尺情缘景区“飞天之吻”高空体验项目网络点击量超7亿次、成为国内网红景点……

武隆着力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在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绿色生态的工业发展道路,打造绿色工业经济。全区以清洁能源、页岩气、农副产品深加工、大数据智能化、总部经济等为发展方向的生态工业体系正逐步构建。“七山两水一分田”是武隆农业基础条件的现状。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武隆又提出了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路子。紧紧围绕“多品种、适规模、有品牌、高品质、好价钱”的方针,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生产结构,积极培育以高山蔬菜、高山茶叶为龙头,以生态畜牧、精品水果、生态渔业、特色粮油、特色经济林、中药材为重点,多种镇村特色农产品为补充的“2+6+N”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为武隆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又一个重要支点。

精心培育生态文化 守住生态文明“传家宝”

在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中,有这样一幕震撼的场景:擎天柱化身龙骑士,挥舞着巨剑,骑着机器恐龙从天而降,这场戏就是在武隆“天生三桥”景区拍摄完成的。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亦在此取景。

清代诗人翁若梅在《涪江舟行抵武隆》一诗中赞誉“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并赞美芙蓉江“水送山迎入芙蓉,一川游兴画图中”。如今,“世界的遗产 自然的武隆”已成为新时代武隆的生态文化符号,令人引以为傲。

据武隆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始终把生态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全程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呵护共同家园”知识编入学校课本教材、全民普法文本,进入学生课堂、全民普法讲堂等。始终坚持以生态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品牌。被国家生态环境部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还荣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户外运动基地”“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区”等殊荣。

多年来,武隆坚持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和重庆市委生态文明建设部署,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通过严守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加强乌江、芙蓉江两大水域和仙女山、白马山、弹子山、桐梓山四大山脉重点生态功能区域保护,坚决杜绝掠夺性资源开发和超容量旅游接待行为。

同时,聚焦“山上、天上、水里、地里”各个领域,对涉及生态环保的所有方面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保护好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河流、每一座湖泊、每一块湿地。严控乌江河道武隆段开发强度,确保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加强遗产名胜保护。成立由区委书记任主任的武隆区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统筹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利用等各项工作。还坚持把护林育林还林作为“点绿工程”来抓,守住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建设乌江生态涵养带和以国省道、旅游沿线为主体的绿廊系统,推动全域国土绿化,在保底建设的同时确保应绿尽绿、宜绿则绿。这一系列守护生态资源、培育生态文化品牌的有力举措,让武隆“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此外,武隆还坚持以生态规划为先、制度为要、发展为落脚点,不断健全完善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以问题为导向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机制体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向好发展,贴上永续发展的“护身符”。

倾力建设生态家园 创造宜居“新典范”

一个家庭“理不理事”,房前屋后绕一圈就知道;一个村子有没有精神,村头村尾走一遭就知道。这是武隆区羊角镇艳山红村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悟出的“理儿”。“烂泥坝”的生活理念、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改变,“烂泥坝”就还是个“烂泥坝”,不可能变回“艳山红”。

2018年起,艳山红村村“两委”带领村民开展环境大整治,美化农院、改厨改厕、分类处置垃圾、种植鲜花、安装路灯,短短两个月时间,让村庄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连本村人回乡,都不敢相信艳山红骤然之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而艳山红的变化,只是武隆全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隆致力于优化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均衡生产与生态天平,全域提升城乡功能品质,打造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乡村和谐共生的宜居宜业宜游良好环境,加快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在着力建设生态基础设施方面,逐步完善生态“交通网”,努力发挥承接重庆主城都市区的重要节点功能,充分运用位于重庆外环经济带、城市发展新区结合部和渝东南重要门户的区位优势,正逐步形成“公、铁、水、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打造“沿途皆美景”的生态交通网络。武隆仙女山机场将于2021年3月底通航,在已有的渝湘高速、渝怀铁路基础上,力争“十四五”内建成渝湘高速复线、渝湘高铁、白马货运码头。积极推进轨道交通、仙女山与白马山快速连接、垫丰武道高速、武两高速等项目,实现“交通+旅游”新突破,构建覆盖全区的旅游交通枢纽和换乘体系。不断提升生态“能源网”,大力发展页岩气、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向生态能源大区迈进。

在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方面,加快建设“特色山水城市”,结合“一江两岸、山水自成”的框架,突出“山水”主题,坚持精致城市的原则,全力打造“特色山水城市”。积极创建国家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城区,着力拓宽城市绿化面积,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让老百姓在城市中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目前,武隆启动建设“凤来新城”,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显成效、十年铸新城”规划,高标准建设一座交通便捷、产业繁荣、人口聚集、宜居宜游的现代新城,打造区域高水平协同联动桥头堡、全国近郊型公园城市新典范、现代高品质生活宜居样板地。

在大力建设生态美丽乡村方面,做美乡村新容貌,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依托高山特色自然资源优势,开展农村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美丽乡村,实现“村容村貌靓,百姓心敞亮”。做强产业新气象,结合高山地势环境,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有机茶叶、特色林果等农产业,构建农业“生态、生活、生产”协调一致的“三生”空间,发展“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农旅融合产业,既“美山坡”又“富村民”。结合旅游先发优势,精心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滑雪”的农旅融合业态。

巩固生态扶贫成果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在武隆全区依托自然生态资源谋发展的东风之下,深度贫困乡——后坪乡大力发展交通、实施人居环境改善,高山有机茶叶、中华蜂、中药材、特色水果、乡村旅游等致富产业加快形成,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昔日的“贫困乡”正在加速蜕变为全区的示范“小康乡”。

据武隆区区长卢红介绍,在脱贫摘帽后,武隆把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建立完善防贫返贫长效机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

当前,武隆区建设东部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开展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试点工作。长短结合推动产业振兴,通过大力发展“短平快”产业,推动群众持续增收。引留并重推动人才振兴,通过引才、聚才和培育乡村农技人员,有效增强致富技能。内外兼修推动文化振兴,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创新开展“十讲十让”基层微宣讲活动,扎实推进以“孝贤洁序”为重点的公序良俗工程建设,不断挖掘、提升乡村的文化价值,大力推进“培根铸魂”的乡村文化建设工程,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振老百姓精气神。防治结合推动生态振兴,聚焦“干净、整洁”,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上下联动推动组织振兴,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武隆将围绕贯彻党中央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发挥武隆联结重庆主城都市区、联通黔北的重要节点作用,加快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重庆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户外运动和避暑休闲康养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携手南川合作发展,联动贵州道真协同发展,确保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王歧丰)

2021-03-05 王歧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498.html 1 “两山”理念为武隆插上腾飞翅膀 2,49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