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犇向新征程·委员报道

“新风貌”与“新成绩”

3月4日,北京,晴

凌晨被一阵电话铃声唤醒。

原来是人民政协报的编辑还在等我的稿子。去年开始,被邀请成为人民政协报特邀委员记者,开设了“永新日记”专栏。本以为大会正式开幕后才刊发专栏稿。所以,3日晚上11点写完手记初稿就洗漱休息了。没有想到,刚刚入眠不久就被电话叫醒了。

起来修改手记,匆匆忙忙发过去,但是却没有了睡意。想想编辑记者,比我们还要辛苦呢。

早晨5点15分醒来。想再睡一会儿,却想到昨天的手记需要修改几个地方,干脆爬起来工作。

上午10点,在驻地四楼会议室主持委员小组预备会议。刘新成副主席传达了中央统战部对两会中党派工作的要求,会议还传达了3日小组召集人会议的精神,推举我和姚爱兴、张雨东、陶凯元、黄震分别担任委员小组的组长、副组长,确定了界别协商会议的议题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评审通过了界别提案。

下午1点50分乘车前往人民大会堂。事先,政协委员读书的保障群约好在会前合影留念,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这次大会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委员读书,把读书群办成高质量的大学校》的参阅材料。我们这些人,算是这所“大学校”的教务人员,自称“店小二”、服务生。

下午3点,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和另外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用手语“演唱”国歌,成为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汪洋主席在开幕会上代表常委会作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高度评价了人民政协2020年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凝心聚力所做的工作,用了三个“紧”、两个“新”表达了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所做的工作,也就是紧扣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履职尽责,紧盯社会重大关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紧抓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增强工作效能,为实现“十三五”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展现新风貌,服务中心任务取得新成绩。

汪洋主席在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委员读书活动,开设了“两山”理论、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数字经济、历史上的防疫等47个主题读书群,委员交流读书感想14万余人次、在线浏览超过110万人次。同时,积极推动理论学习和读书成果转化,以“书香政协”助推“书香社会”建设。

汪洋主席对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各界委员投身抗疫斗争的表现也给予高度赞扬。关于2021年的工作,汪洋主席强调要聚焦“十四五”开局起步履职尽责,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重点,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以服务“十四五”规划实施为主线,增强协商建言实效;以增进大团结大联合为目标,着力凝聚智慧力量;以推进制度落实为抓手,提高工作成效。在报告的第三部分,汪洋主席特别就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优势进行了阐述。

辜胜阻副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一年来,常委会坚持把提案作为履行职能重要方式,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提出提案5974件,立案5044件。各提案承办单位克服疫情影响,层层压实责任,办复率为99.64%。

下午4点10分左右会议结束,乘车返回驻地。看到了团结出版社送来的新书《使命与担当: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2019年履职实录》。这本书50余万字,通过两会手记、个人提案、调研手记、参政之声、媒体关注、议政网事几部分,讲述了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2019年履职的故事。每年撰写履职报告,记录自己参政议政的历程,是我从2003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开始就一直坚持的。去年,我在团结出版社出版了《春天的约会: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两会手记》,这是国内外第一部专门记录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日记。刘新成副主席在序言中说:“朱永新教授的个人叙事能从一个微观视角反映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运作,因而有着不平凡的意义。”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几行字:这是一个人的叙事,是政协大家庭的叙事,也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叙事。

在新的一年,无论是我们政协委员,还是专门协商机构,都要继续书写新故事,展示新风貌,创造新成绩。

2021-03-05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506.html 1 “新风貌”与“新成绩” 2,50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