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专版

加快开放与共享释放大量数据红利

全国政协委员秦荣生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资源,能够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基础数据和基础支撑,与此同时,社会治理更应主动应用数据构成社会治理的框架,创新决策体制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现代化水平。

第一,要构建社会治理数字化的框架。数字化时代,社会治理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要应用数字化技术促进线下治理向线上线下融合治理转型,防控社会风险,实现社会协同治理最大化。

第二,要应用数据科学实施社会治理。应用大数据分析提供归类性的结论,有利于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序的制度体系,保障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长远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运用数据创新决策体制机制。科学决策依赖于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利用,要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如数据建模、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模块化分析和政策模拟,为决策者提供系统、精准、科学的参考预测。

第四,要应用数据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度。政策出台后能否落地可能很难知道。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动数据广泛挖掘使用,将有效遏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低效率现象,确保政令畅通。

利用数据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树立科学的数据思维,转变社会治理理念。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应树立一切皆可数据化的数据思维方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化的优势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做到精准洞察和预测。

第二,搭建数据治理平台。目前应以通信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四大网络为支撑,从经验决策转向数据决策,从全面治理转向数字治理,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第三,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通过顶层设计、建立统一标准等方式解决“数据孤岛”现象。

第四,加强数据开放步伐。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效果,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是关键。我国社会治理的数据体量很大,一旦公开,其释放出的巨大价值将会与部门、地区、企业、社会、公众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大量数据红利,引发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巨大变革。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社会公众能充分意识数据公开的价值,加快立法进程,明确数据公开和使用范围,确定各方在数据使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全社会公开数据的步伐加快、力度提高,才能全面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

2021-03-05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545.html 1 加快开放与共享释放大量数据红利 2,54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