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犇向新征程·要闻

最是温暖动人那一转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特写

本报记者 刘彤

3月4日下午2点40左右,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即将结束。当最后两位委员范迪安、张海迪回答完记者提问后,大屏幕上,一个特写镜头出现在所有观看直播的人们面前——

行动不便的张海迪轻轻转动了一下轮椅准备离开,一旁的范迪安很自然地走上前,把手搭在轮椅扶手上,主动当起了工作人员,推着张海迪的轮椅慢慢走下场。

“谢谢!”张海迪扭过头,笑着向范迪安道谢。

范迪安也微笑着点头回应,他一步一步,走得稳稳当当。

那一刻,“委员通道”上没有了角色、职业、界别的不同,唯有人与人之间最平凡的关怀,闪闪发光,温暖动人。

就在刚刚,两位委员都热情满怀,为时代立言,为民发声,展示着国士风采——

范迪安,一位泼墨丹青记录时代征程的美术工作者。面对镜头,他阐述了文艺工作者应如何用优秀的文艺作品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范迪安的话,传递出了中国文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优秀传统,也传递出了“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的使命担当。

张海迪,一位鼓舞几代国人的励志偶像,从镜头一出现,脸上始终带着笑容,令人如沐春风。她用残疾运动员不屈不挠、为祖国荣誉而勇夺金牌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人无论身体健康还是残疾,都要有一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实现梦想,创造奇迹……”张海迪语速不急不缓,声音娓娓动听,从骨子里透出一种不服输的底气和豪气,感染着全场。

“委员通道”上,每位委员代表的不是个体,而是政协委员这个群体,肩负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神圣使命。然而,走下台,他们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也有人之常情。当身边的人有困难时,也会主动搭把手,说句暖心鼓舞的话。

看着画面中的范迪安委员,推着张海迪委员的轮椅慢慢走着,两人很自然地说着话,我们仿佛看到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与他们回答记者提问时的激情澎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小小的细节,透露着委员们的侠骨柔情,展示着世间最平凡的关爱,也体现着人们对生命的尊重。

这就是我们的政协委员!

2021-03-05 刘彤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特写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586.html 1 最是温暖动人那一转 2,58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