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犇向新征程·特别策划

国以安为重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新发展格局

杨伟民委员

万建民委员

文/本报记者 包松娅 图/本报记者 贾宁 齐波

核心阅读

★事在华为。无论是美国的绝招,还是华为的应对,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有没有关键核心技术,是会不会被“卡脖子”的关键。

★如何理解发展与安全?如同一个大写的“人”字,互为条件、彼此支撑,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无论“大循环”还是“双循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发展格局,打通循环是共同要义。

2020年9月15日,美国新一轮制裁生效,麒麟芯片无法继续由海外公司代生产,华为手机似乎陷入绝境。

卡住的是“芯”,堵住的是“心”。好在,华为并非毫无准备——早在多年前,华为就作出“极限生存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

为了这个曾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开始了最为悲壮的“科研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短短十几年,海思便从一家寂寂无闻的芯片小厂,悄然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2018年,海思更是超越AMD跻身全球前五大芯片设计公司。

为了应对美国上一轮制裁,这些“备胎”在2019年集体“转正”,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信心。但设计公司不是生产公司,美国这次的制裁更加精准、更加致命,直奔华为的咽喉使出一记“锁喉功”——麒麟芯片再先进,没有具备生产能力的公司代为生产,奈之若何?

不过,美国的“无芯之举”,这次却遇到了华为的“有心之备”。向来百试百灵的“锁喉功”,这回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除了“足以支持到2021年的芯片存货”,华为最大的底气在于——手机业务只是华为的部分业务,美国的制裁只会对手机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今天,华为的5G依然领先世界,并日益成为其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事在华为。无论是美国的绝招,还是华为的应对,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有没有关键核心技术,是会不会被“卡脖子”的关键。

“卡脖子”是让人断气的狠招,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

容易被卡的,还有很多

1985年,张汝京选择了软件行当起家。15年后,他创办中芯国际,被人称为中国芯片“教父”。行走在国产芯片突围的艰难道路上,张汝京和中芯国际一走就是20年。

“中芯国际获美国14nm许可!”

3月1日,这则短短的消息,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要知道,去年12月,美国商务部刚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如今刚刚过去3个月,“制裁”的大棒已悄然松动。

习惯于挥舞制裁“大棒”的美国也许没想到,如今敲打全球化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影响。

近年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心头也一直压着一块“石头”。

“2015年以来,我国每年进口大豆、玉米等谷物超过1亿吨。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持续升温,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依靠进口保证粮食供给面临巨大风险。”万建民所说的风险,不言而喻。

从世界发展环境看,粮食的确定性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关键。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蔓延,大国博弈复杂多变,粮食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各国就先捂住自己的“粮袋子”。

假若说芯片被“卡脖子”还只意味着一个产业的被动,那么粮食问题一旦被“卡脖子”就会陷入全局全面的被动。

正是从这个层面去考量,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

一粒小种子,影响大世界。

紧盯育种新技术的万建民这两年总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生物育种。尤其前沿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碰撞”,为种业革命迎来新的契机,农业生物育种已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战略重点。拜耳、科迪华、先正达等国际三大跨国种业巨头已占据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的76.7%。

“而我国玉米、大豆、生猪、奶牛、肉鸡等新品种培育差距明显,部分核心种源受制于人,种业安全存在巨大潜在威胁。”在万建民眼里,实施农业生物育种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种业自主创新,是打赢种业翻身仗中最重要的“一仗”,关乎中国种业的自立自强。

端倪并非初露。

早在2018年,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报告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央企受制于人的重大“卡脖子技术”高达450余项。仅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130多种基础材料中32%是空白,52%依靠进口,芯片87%以上依赖进口。

可以说,迫在眉睫的不止芯片和种子,而是基于安全考量的整体布局。

硬币的两面

如今的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但面临的发展环境同样日趋严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正日益显现在我们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部分西方国家对我战略遏制,“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这一切,使得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被提出之时就被赋予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核心使命。

如何理解发展与安全?如同一个大写的“人”字,互为条件、彼此支撑,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冯鹏志在论及安全与发展时进一步辨析道:在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中,中国的安全已不是生存意义而是发展意义上的概念;中国的发展也不是寻求生存而是在更高层面超越“卡脖子”困境的概念。

“最近一段时间,中央领导发表的几次重要讲话,其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安全’;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主题,中央也提出了一系列凸显和强调安全的重要表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对此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

高培勇认为,正是在这样一种特殊语境下,关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目标定位,由原来的“四个更”拓展为“五个更”——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基础上添加了“更为安全”,从而形成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全新概括。

“更为安全”即为国之大事。而所有的“大”,无不是从“小”汇聚而来。所以,必须要在每一件“关键小事”上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方能聚沙成塔,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始终充满朝气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2020年中,华为内部流出“南泥湾计划”启动的信息,瞬间引起全世界关注。当时华为正处于各种工业链上的产品以及技术被美国“断供”的窘迫状态,“南泥湾计划”这个项目名称本身就蕴含着高度自给自足的含义,意指供应链“自主化”。

一个硬币总有“两面”——

如果不是被“卡脖子”,我们不会如此清晰地发现之前并未看见,或是并未足够重视的“病灶”,这些足够影响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隐患。

如今新的征程已然开启,中国经济若想行稳致远,破局成为当务之急。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是因为它改变了自己。

在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看来,我国市场空间广阔、产业门类齐全、劳动力充裕、储蓄率高、制度优势明显,有条件实现15年翻一番,年均经济增长4.73%。要把潜在的增长变成现实,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最主要的就是要调整和优化现有的发展格局。”

如何调整?怎么优化?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蔓延与防控,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安全的至关重要性清晰可见。美对关键技术的断供再一次提醒,在逆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际竞争有时会脱离市场逻辑,呈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

畅通循环,打通堵点,清理淤点,是蛇之“七寸”。

“我国的进口是生产性的,70%以上的进口产品用于国内生产,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生产对进口的依存度较高,若某些产品出现‘断供’,生产就会中断,经济循环就会受阻。”在“循环”这个关键词中,生产环节的堵点之一是技术。加强科技自立自强,着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是杨伟民提到的应对之策。

抓要害,当务之急求创新。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自救”行动已经展开。

——保种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北京市启动12个优势物种种业联合攻关。

——攻关“卡脖子”技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线九校结成协同创新联盟。

——为破解纺织业“卡脖子”难题,广东携阿里云汇聚全球AI人才联合攻关。

……

那么我们是不是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

杨伟民肯定地给出了“否定”答案。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部分‘卡脖子’领域实现自立自强,但也不是什么技术和产品都要自己干、从头干。中国经济已经深深地融入全球经济,国际循环离不开国内循环,国内循环也离不开国际循环,中国不仅要当好‘世界工厂’,还要当上‘世界市场’,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

即便在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上,也要时刻回看这个“大”字,也就是杨伟民提到的另一个关键词:整体。

构建新发展格局原本就是针对全国经济整体而言,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企业都是这个发展格局的组成部分,不存在融入不融入,参与不参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所有地区都要搞芯片、都搞‘高大上’的产业。以国际市场为主的区域和产业,仍要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部分行业要保持生产能力大于国内需求的格局。”

无论“大循环”还是“双循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发展格局,打通循环是共同要义。

而循环看似谈的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本质上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是深层次、系统性变革,是针对循环不畅的变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让全身经脉恢复畅通、消解隐患,继而成长壮大。

没有人,能够扼住巨人的咽喉。

这个巨人,如今正深远地影响着世界,她的健康与安全,已经与世界的发展与稳定息息相关,须臾不可分离。

2021-03-08 包松娅 贾宁 齐波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新发展格局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46.html 1 国以安为重 2,84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