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松娅
1978年,新泽西,普林斯顿。
中国物理代表团访问美国,代表团成员有四人,其中之一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核聚变专家陈春先。代表团的访问目标是,参观普林斯顿等离子物理实验室环形聚变实验反应堆的托卡马克:一种环形磁约束装置,用来存放等离子体的容器。
4年前,正是陈春先带领课题组从“0”开始,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奇迹般地研制出中国首台托卡马克6号,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核聚变的垄断,赢得了赴美交流参观美托卡马克的机会,成为当时冲破封锁的“大事”之一。
思考这个策划时,从采访到写稿,再到手记,这个委员讲给记者的故事,始终在脑海里盘旋。
一粒小小的种子,一个小小的芯片,一行小小的代码,一位小小的元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力量?还是他们从来都有,在被“卡脖子”时才更加凸显。
小事是什么时候变成大事?就是在不经意间。倒逼之下,刀刃向内的改革才如此坚定不移。
改革是什么,就是关关难过,关关过。
多大的艰难险阻,中国都一路翻山越岭走到了今天。
“卡脖子”,大不了憋住这口气,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那脚印里就能绽放出鲜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