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犇向新征程·现场连线

脱贫攻坚 做得好也要讲得好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藏族歌唱家宗庸卓玛的提案故事

本报记者 吕巍

“第一件提案是为了脱贫攻坚做得更好,第二件是为了把扶贫故事讲好。”宗庸卓玛委员笑着概括自己带来的两件提案:《关于巩固教育扶贫成果的提案》和《关于加大讲述扶贫故事的云南原创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扶持力度的提案》。

调研中,宗庸卓玛发现,此前的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因学致贫。

“有一些农户,本来还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但几个孩子都要上学、升学,尤其是相继考上大学之后,家庭顿时陷入贫困。而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顺利完成学业并找到了工作后,家庭的经济情况又会发生根本性转变,返贫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宗庸卓玛建议,政府为刚刚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建立子女教育档案,调查其子女升学、上高中、上大学的时间节点及学习年度和学费预算。为有可能因子女上学而返贫的建档立卡户实施教育扶贫。还要密切关注有子女在读高中、中专、大学的建档立卡户,重点给予其帮扶,想方设法提高家庭的经济能力,以确保能够支持子女顺利完成学业。

作为文艺界的“老”委员,宗庸卓玛还特别关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扶贫故事。

她的家乡云南省西盟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率先在全国“直过民族”地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入选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创造了“一步跨千年”的奇迹。《阿佤人民唱新歌》就诞生于西盟县,表达的是各族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的真挚情感。原创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讲述了在众多扶贫干部的努力帮扶下,佤族群众摆脱了困扰千年的贫困,再次唱响《阿佤人民唱新歌》。

“这是云南文化艺术的继承和传承,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薪火相传。”她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原创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的扶持力度,给予国家专项资金扶持,将其打造成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的标志性艺术精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直过民族”的脱贫之路,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传递好减贫的中国声音。

家乡,是宗庸卓玛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多年以来,无论身在哪里,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她从未忘记自己来自云南——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家乡养育了我、培育了我,我要回报家乡,用好作品增强团结,用好声音凝聚力量,做一名‘德艺双馨’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政协委员。”宗庸卓玛表示。

2021-03-08 吕巍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藏族歌唱家宗庸卓玛的提案故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78.html 1 脱贫攻坚 做得好也要讲得好 2,87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