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协商

提升文化软实力 练就媒介硬功夫

——新闻出版界别协商会议侧记

本报记者 崔吕萍

7日下午,新闻出版界别委员就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议题,进行界别协商。中宣部、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等部委相关负责同志与委员们一起参加讨论。

加快建设一批有强大传播力引领力的主流融媒体,特别是若干聚合型综合平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强国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对标对表中央要求,我们在融合过程中还有一些关键环节的痛点和难点亟待解决。比如增强用户黏性的手段还不够丰富,新媒体把关能力还有待提升,以技术创新引领媒体深度融合的力度还不够,融合发展的造血功能仍需加强,全媒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长期工作在采编一线,使得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李学梅对融媒发展的迫切性深有感触。

在融合发展背景下,平台和渠道该如何搭台,有效做到聚人气、强传播、引舆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经济日报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张小影建议,可以思考如何将“学习强国”等平台优质内容资源,从党内传播进一步外溢到社会各个层面;同时进一步赋能重点融媒体平台,为中小型媒体更多提供技术支持和传播渠道。

如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建议,应当组建一个专门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或项目组,对中国文化进行全方位包装,打造一个中国文化出海的完整品牌。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汉基建议,“建立一个中国文化网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也要补短板:脍炙人口的品牌项目不多;供需脱节,许多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仍然只是单纯地“送出去”,缺乏互动性;投入不足,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社会力量参与不够。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金永伟建议,对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文化项目进行评估,将国外受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情趣纳入评估范畴,同时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项目的准入门槛和政府采购清单,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提高文化软实力,输入同样重要。我建议也像进博会一样,让更多国家的文化产品‘走进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走出去’。”谈及此,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细数曾风靡中国的印度、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日本、墨西哥等国家的电影,“这些影片都在国人中间引起反响,也使对方国家感到十分骄傲。现在我们依旧可以这样做,让对方国家感受到中国的温度。”

谈及全面繁荣新闻出版事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认为,有3个抓手:一是推出一批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精品出版物;二是深入推动全民阅读;三是培养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守正创新的出版业人才队伍。

文化强国该有的样子是怎样的?

“3月4日,我在《新闻联播》看到,大会开幕报道中邰丽华委员用手语‘唱’国歌,场景实在动人。我们感动,那如何让更多的人特别是让外国人感动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总编辑兼中国文化报社总编辑宋合意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外文化交流愈加重要,要不断创新形式、提升效果,使中国文化以及体现着中国文化的中国故事更有感召力、亲和力、说服力和浸润力,让世人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大提升,文化强国也才名副其实。”宋合意点了题。

2021-03-08 崔吕萍 ——新闻出版界别协商会议侧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95.html 1 提升文化软实力 练就媒介硬功夫 2,89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