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版:港台巾帼力量特刊

统一才是台湾2300多万人的真正福祉

——记台湾著名爱国女企业家马爱珍

“路是人走出来的,这句话虽然很平常,我遭逢困厄时,这样的信念支持我前进。”——马爱珍

率团参加第25届鲁台经贸洽谈会

2019中国百杰女性创业高峰论坛

第三届两岸四地女企业家经贸论坛

第二届津台妇女经贸论坛

桂台妇女发展与合作论坛

作为著名女企业家,她几十年如一日奔波两岸,为促进两岸交流鼓与呼,为促进两岸妇女交流穿针引线;而作为中国国民党黄复兴党部副主委,她强烈反对国民党提出的“亲美远陆”政策,她认为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亲帮亲,怎么会请外人来制衡自家人?尽管今年已经80岁,但她还是希望有生之年看到祖国统一,看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统一才是台湾2300万人真正的福祉。”

国民党应守住“九二共识”,

对外说清“一国两制”

由于在去年台湾地区选举中,国民党党内出现严重分裂,加上美国力量“选边站”,更重要的是,民进党推出的参选人利用公权力一边在岛内打压政敌,一边利用香港“修例风波”,进行炒作,挑起岛内民众“仇中反中”情绪,最终获得连任资格,让国民党陷入情绪低迷状态。败选后的国民党后来进行党务高层改选。为了稳定低迷情绪,新的一届国民党中央进行了败选总结。然而,令人诧异的是,他们没有整合党内分裂,却将败选原因推到了国民党“错误”地坚持了“九二共识”,并提出与大陆保持距离的政策。

对此,马爱珍多次在公开场合对此提出批评。马爱珍说,党内现在有人认为,“九二共识”已经污名化了,应该换个名字,但她认为,之所以被污名化,就是因为国民党自己没有说清楚讲明白:“九二共识”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就是两岸终极统一。这不仅是1992年两会达成的共识,而且也符合台湾现行“法律”规定。而且,马爱珍说,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从来就没有说过“九二共识”就等于“一国两制”,而这不过是民进党为选举骗选票,挑起台湾民众反大陆的手段而已。国民党不仅不站出来澄清,反而拿香跟拜,跟着民进党歪曲大陆善意。

“真的很遗憾,一步错导致步步错。”马爱珍说,国民党内越是不敢讨论统一,声音就越来越小,应该把道理说清楚。

马爱珍表示,大陆提出了“两岸融合”,而且还定调“两岸一家”,这就代表“两岸的事是家里事,既然家里的事,就可以通过交流沟通来解决,而不是通过美国人介入来处理”。马爱珍说,其实,就像家常过日子,哪家没有个吵吵闹闹的时候,两岸也一样,因为历史原因,存在一些政治分歧,因而出现一些杂音本可以理解,越走越近才是基调。两岸还是有很多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大陆高层对台是理性且一贯的;反观台湾当局呢?充满民粹、不理性、政策不连贯且带有选举考量。

马爱珍谈到了去年海峡论坛,国民党缺席海峡论坛是极大的错误。

马爱珍说,大陆自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大陆越来越自信,但反观台湾,却很复杂。

“不可否认的是,在马英九执政8年中,两岸展开全面性的交流,是两岸人民距离最近的时刻,不管外面对马的评价如何,至少在两岸政策上,马英九做的是对的。”马爱珍认为,在民进党执政后,两岸氛围已走到冰点。

马爱珍强调,在这个过程中,过去和大陆沟通顺畅的国民党更不应该置身事外,甚至跟着民进党走。

谈到国民党内在两岸关系方面的杂音时,马爱珍坦言,国民党内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希望两岸是可以和平相处的,如果国民党不重视这群人,或者选择忽视,真的会失去基本支持者。“我们必须向台湾同胞进一步解释‘九二共识’和‘一国两制’,重新把两岸话语权从民进党手中夺回来。而要做到这点,不能让两岸交流断了。”

据了解,黄复兴党部是中国国民党特殊党部之一,是为台军退役人员设立的党部,党部成员包括退役官兵及其眷属。

“马大姐”的励志故事

感动过很多人

马爱珍这个名字在两岸政界和企业界并不陌生,但两岸女企业家更喜欢叫她“马大姐”。

而马爱珍本人也喜欢这么叫,因为亲切不见外。

马爱珍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穿梭于两岸,为两岸经贸和妇女交流穿针引线。

今天的成就源于青少年时期艰难的成长经历。和很多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励志故事一样。马爱珍的青少年时代,一直在磨难中度过,这也铸就了她的坚强品格。

“1950年,我9岁时,跟随当军医的父亲落脚到了台湾新竹。”谈起童年,马爱珍至今对发生在70多年前的事如数家珍,“因为当时国民党当局在新竹为大陆来的老兵修建的眷村面积不大,僧多粥少,而我父亲只是个少尉军衔的军医,自然没分到眷舍。于是一家三口人只能暂时栖身在日据时期修建的一所传染病医院里。”

马爱珍说,由于是随国民党残部败退到台湾,全家身无长物,连睡觉用的铺盖都没有,后来只得捡拾稻草晒干了用来充当铺盖,“居住的和乞丐没有两样。”

屋漏偏遇连夜雨。让马爱珍一家没有想到的是,在那样的恶劣环境中,马爱珍和父母先后感染了传染病,“幸亏依靠父亲的医术,我们全家才得以痊愈。”

居住环境的恶劣,只是马爱珍童年留下的一小部分回忆。生活上的窘迫,才是她最深刻的记忆。

马爱珍说,非常时期,物力维艰,母亲只能以量入为出的方式来安排全家人的生活。当时的艰苦一般人无法想象,马爱珍说,为了生活,她和妈妈捡拾过菜叶,以节省菜钱;为了生活,母亲还揽了糊火柴盒的活儿,马爱珍也会帮妈妈一起糊。然而,这些收入依然不够维持生活。由于没有自来水,9岁的马爱珍便承担起到附近井里挑水的活儿,然后走街串巷去卖,以细弱的“劳力”补贴家用,“永远不会忘记那张橘红色的钞票,现在早就见不到了,但却镶在了我的记忆里。”

回忆起童年,马爱珍有很多感慨,她说,除了吃、住条件差外,日常家用更是简单。没有熨烫衣服的设备,就利用夜里时间把褶裙理好,摆在睡铺的两层稻草中间,凭着躺卧其上的身体重量压平,“为此,一整夜我都不敢辗转反侧,唯恐压坏了褶裙。”上学时带饭也不敢和同学们的饭放在一起,因为太寒酸……

生活的艰辛帮助马爱珍磨练出坚毅的品格,愈苦愈坚,愈难愈勇。进入中学后,有着强健体魄和强大心理素质的她积极从事体育运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曾到香港参加过比赛。高中毕业后,她本可以到体育专科学院继续深造,但考虑到生活的艰辛,只得放弃学业,选择工作,挑起了养家重担。

马爱珍首先在基层打拼,换过很多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领略到自力更生的快乐。结婚后,马爱珍和丈夫相亲相爱,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谁知祸从天降,幸福的婚姻生活还没进入第四个年头,丈夫在一次飞行中不幸遇难。坚强的马爱珍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气馁,一面照顾两个女儿,挑起照顾夫家娘家两方老人的重担,一面怀着尚未出世的孩子艰苦工作,维持生计。为了增加收入,她晚上下班后再到一家贸易公司兼职。在工作中。她比别人更加体会到知识的重要。虽然身处紧张环境,马爱珍始终没有忘记学习,她利用一切可以挤出来的时间学习贸易知识、恶补英文。

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1970年,马爱珍大胆地迈出了人生中重要一步——创业。在有了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和从亲友那里借贷来的10万元钱后,她创办“常富企业公司”。1974年又创办一家工程技术顾问公司,1977年创办一家工程公司,1981年,创办桦慕企业公司,并任董事长。在这段时间里,她克服各种困难,一路摸爬滚打,多次调整业务方向,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把一家小小的贸易公司发展成为台湾贸易界的巨舰。

在台湾商界站住脚跟后,马爱珍逐渐开拓海外业务。凭借诚信经营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她的企业在不少国家建立了长久的客户关系,目前其麾下企业在钢材、皮革、纺织品、农副产品等领域均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马爱珍的贸易分公司已在美、德、法、英等七个国家立足。

除了经营有方,诚信、感恩和与人为善,也是马爱珍的成功秘诀。自幼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马爱珍,在做大做强企业之后,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诚心帮助身边的人。多年来,受她帮助而渡过难关的人不在少数。她对待自己的下属和工人更是有情有义,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家人。台湾地区有一个习俗,每年有一个“尾牙”日,就是招待员工吃饭,表示对一年来工作的感谢。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在外面餐厅安排。马爱珍则不然,她将几百名员工分成几批,亲自烧菜,陪他们喝酒谈天。“员工们辛辛苦苦帮公司一年,我只辛苦一天做饭是应该的。”由于和员工建立起稳定和深厚的情谊,大批员工往往一干就是二三十年。而她善于经营、乐善好施的事迹也逐渐在台湾各地流传,曾被台湾社会团体评选为“十大杰出女青年”。

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

与妇女交流尽心竭力

20世纪80年代后期,马爱珍就提出富有前瞻性的论断:海峡两岸同文同种,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虽然台湾开放较大陆为早,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而且当时台湾的农产品加工业等出口情况很好,但毕竟只有2300多万人口,资源少,市场小,而大陆地大物博,拥有巨大的市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两岸优势完全可以互补。早在1988年,她就率团参访大陆,担当起两岸经济发展“红娘”的角色。

2002年,马爱珍当选为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首位女性理事长,积极倡导台商台企西进大陆,促进两岸经贸交流。马爱珍呼吁,对于台湾企业界来说,两岸直接三通刻不容缓,而作为台湾工商建研会理事长,马爱珍承诺将与占台湾GDP约45.8%的工商建研会会员们一道,共同推动两岸三通尽快实现。

马爱珍说,促成两岸经贸交往一直是自己的一大目标。言必行,行必果,马爱珍从来说到做到。

早在1999年,马爱珍就曾率领台湾女企业家协会会员赴北京举办两岸妇女经贸合作研讨会;2000年,马爱珍率团赴京参加两岸妇女发展交流会研讨会;2001年,在马爱珍的推动下,在台北举办了两岸暨港澳妇女经贸论坛,从此打开了两岸妇女界经贸活动的互动局面。

多年来,马爱珍积极活跃于两岸经贸往来,多次率领台湾各界人士来大陆考察、洽谈合作,参加并主持过各种形式的洽谈会,促成了大量商业合作和项目投资,同时促进了两岸商界人士的互动和了解,为双方提供了更多的合作空间和机会。在她的鼓励下,很多台商到大陆投资办厂,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2002年,马爱珍当选为台湾地区工商建设研究会理事长后,更多次以建研会、台湾农渔业产销联盟协会、台湾女企业家协会理事长身份率团到大陆各地进行农副企业交流活动,并促成台湾学界与大陆知名高校合作,创办台商在大陆高端企业研修班,让台商快速熟悉大陆的社会、经济、人文环境,成效显著,得到台商的好评。目前,马爱珍的活动已从为两岸间经济贸易牵线搭桥,向着创业投资、项目开发、信息技术、市场开放等领域的发展。

马爱珍还致力于搭建两岸间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多次率领台湾工商团体、妇女团体、教育团体、农业团体等访问大陆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更积极参加和主持海峡两岸举办的各项联谊活动,为两岸文化、教育、司法界人士的交流互动穿针引线。

2021-03-08 ——记台湾著名爱国女企业家马爱珍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27.html 1 统一才是台湾2300多万人的真正福祉 2,92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