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爱在平常中

——“代表通道”扫描

本报记者 高杨

3月8日下午3时,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开始前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开启。大会新闻中心邀请了7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接受媒体的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用亲身经历,讲述着普通人的大爱。

张伯礼:

国家有难,人人都是最可爱的人

对于张伯礼,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去年1月27日,正在天津指导防疫工作的张伯礼被急召飞赴武汉参与“武汉保卫战”。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当时已经72岁的他战斗在抗疫一线。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患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在他申请下建立的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共收治564名患者,在26天的运营中,创造了零转重、零复阳、零投诉的“三个零”记录。

“代表通道”上,提问记者原打算请张伯礼谈谈自己在武汉抗疫期间自己的感受的。但张伯礼没有谈自己,而是为抗疫期间年轻人点赞。

张伯礼说,让他感触较深的是我们广大年轻一代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在抗疫中的表现。这些年轻医务工作者中间有80后,他们是主体;有90后,他们是先锋;还有不少是00后,他们是新锐。“他们这个年龄段占到我们队伍中的70%。这些年轻人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经历了抗疫的‘大考’”。

“很多人说,我们医务工作者是最可爱的人,其实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张伯礼说,更让他感动的是,全国的广大老百姓对党中央的信任、自觉的执行力和奉献精神。

“我到武汉的第一天,到医院去,接我的车是部私家车。司机是一个30多岁的企业家,来自黑龙江,自己驾车到武汉抗疫,是个志愿者。”张伯礼说,我问他:“你的油钱谁给呢?”他说:“我自费。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我到武汉,要用中药治疗病人,需要大批的药,但当时的情况解决不了。我给一个中药企业打电话求援,但我的条件很苛刻,每天需要的药可能要几万副。但企业要答应我,这个药不能断供,也许要供应几个月。药煮好了,还要送到隔离点方舱定点医院门口。最后我说,我们没有钱,谁给付钱我也不知道。”张伯礼说,没想到这个企业的负责人听到以后,毫不犹豫:“你别说了,我都答应。为了救命,我都舍得!”

在武汉抗疫期间,谁是最可爱的人?张伯礼说,不管是冲锋陷阵的,还是默默无闻的,只要为我们抗疫作出贡献的人,都是最可爱的人。

杨震生:

疗养院里到处是“南丁格尔”

全国人大代表杨震生,光听名字,就能猜出他是哪里人,什么时候出生的。站在人民大会堂,他讲述了45年来另一群人的故事。

河北唐山市截瘫疗养院。这里如今还居住着758名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这些幸存者有一个共同特征——截瘫,他们失去了双腿、失去了亲人。45年过去了,这些截瘫伤员没有因为截瘫而自暴自弃,他们每个人都活出精彩的人生。而这种精彩的背后,正是疗养院全体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大爱,点燃了这些截瘫者的精彩人生。

杨震生是疗养院的院长。据他介绍,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有一些医学专家曾预言,这些截瘫伤员的生命极限不会超过15年。然而,45年过去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抗震精神的鼓舞下,在疗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爱心呵护下,他们在这里快乐幸福地生活着,他们用乐观向上的幸福人生书写了大爱的奇迹。

杨震生说,随着截瘫伤员年龄增大、老年病凸显,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疗养院每年安排两批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学习,为这些截瘫人员提供更好的医护服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院于1999年成立老年病区,医护人员坚持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老人,让这些失去亲人的伤者重拾自信,感受温暖。

一日三餐,对于正常人来讲再平常不过,可对这些长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吞咽困难的老人来讲却是件难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护士们细心地用料理机将食物打碎,制作成乳糜食,一口一口送到老人嘴里,除了一日三餐,护理人员还定期给老人喂水及各种应季水果,充分保证了老人的营养需求……

杨震生说,疗养院里的截瘫伤者们个个活得都很出彩,他们中出了两名世界冠军。“多年来,他们在国内外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奖牌77枚,为我们祖国赢得了荣誉。”杨震生说,“他们自强不息,创作并发表了多部文学作品,还组建了残疾人小乐队,定期去部队、学校、社区义演。”杨震生说,他们身残志坚,努力回报社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2021-03-09 高杨 ——“代表通道”扫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45.html 1 爱在平常中 2,94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