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协商

记者手记■■■

一场倾情四十年的“接力赛”

本报记者 范文杰

《山海情》最后一集中,涌泉村终于全村搬迁到了闽宁镇。“村里第一人精”马喊水播送完最后一条广播后泣不成声,为这个百年村庄画上了“句号”。这部以20世纪90年代“闽宁模式”为主题创作的扶贫剧,直戳观众泪点,圈粉无数。

岁月无声,山海有情。宁夏和福建,两个山水相隔、遥遥相望的省份,因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政策,成就了一段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

宁夏是我国扶贫的主要阵地,助力脱贫攻坚一直是自治区政协关注的重点。记者梳理发现,这是一场连续7届自治区政协、近40年聚力扶贫攻坚的“接力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治区政协每届领导都非常重视扶贫问题,经常深入西海固地区调研、访贫问寒。五届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杨辛去世后,家属按其遗愿,给贫困地区孩子捐赠了书包等学习用品。1994年,六届自治区政协邀请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等水利、农业专家来宁夏考察指导工作,提出在宁夏红寺堡建设扶贫扬黄灌溉工程,解决100万人口的贫困问题的构想。后来,这项被称之“1236”的工程很快被列入国家计划并开工建设,被誉为政协参政议政典范。

为解决宁夏贫困人口过快增长问题,2001年七届自治区政协建议通过经济奖励,提倡和鼓励贫困山区农村一对夫妇少生一个孩子。少生快富工程的实施,使“西海固”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0年的14.44‰下降到2018年的8.69‰。

2005年,在八届自治区政协的倡议下,“宁夏政协兴华成才助学金”设立。助学金先后资助830名家庭贫困的优秀学子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自治区政协还发挥人才优势,先后就扶贫中的重大问题前瞻性地开展课题研究。

西海固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扶贫中的共性问题需有关省区联手解决。十届自治区政协倡议,陕甘青宁四省(区)政协联合扶贫。2015年7月,六盘山片区陕甘青宁四省(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宁夏召开。会议成果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批示,一批事关四省区发展大局的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一批关系精准脱贫的利好政策得以延续和实施。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成为十一届自治区政协当年首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议题。3个月时间,自治区政协9位副主席带队,分赴“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和脱贫摘帽县区及部分移民村,走访55个乡镇、124个行政村、1400余户农户,发放及收回问卷760余份,提交政协常委会会议书面发言37篇,10名政协委员作了大会口头发言,为自治区稳定可持续脱贫贡献了政协智慧。

一曲《山海情》,一部脱贫史。不能忘记的是,这段艰难亦辉煌历史中,也有着政协人持之以恒、不懈奋斗的倾情付出。

2021-03-15 范文杰 记者手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48.html 1 一场倾情四十年的“接力赛” 3,44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