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族宗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三编》出版有感

金宏伟

牛年春节前夕,期盼已久的《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三编》终于出版了。今日的我们,正在认真探究思考如何“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问题,本书的出版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有益的学习资料。借该书出版之际,我想谈一些粗浅的感悟。

《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三编》

出版缘由

本书是由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和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共同编集与资助出版的。它是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上海师范大学文科校第八期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共同的学术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师范大学王建平教授多年来为《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的整理、收集、校订及汇编目录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终于不负众望,收获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六卷《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后,其后,再次与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合作,整理编录明清时期为重点的中国伊斯兰教典籍计十三卷以作续编。后又辑录了民国时期的中国伊斯兰教典籍十一卷以作三编。前后三编总共三十卷,可谓蔚为大观。此书卷帙繁多,工程浩大,在我国的伊斯兰教史特别是在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中,自有其巨大价值存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曾对有关“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问题做过一些思考,这些年来通过《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的资料整理、辑录与出版过程,以及对上海地区伊斯兰教发展的几个历史情景的观察,更有了一些体悟。我以为,伊斯兰教在中国落地生根与发展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渐进式的历史过程。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本土化是一个不可逆转但又是循序发展的趋势。

伊斯兰教中国化在上海的历史印记

伊斯兰教传入上海始于元代,几乎与上海城市诞生的年代同时。七百年前上海地区就出现了第一座清真寺——松江古寺。据史书记载:元将沙全率兵驻华亭(即现在上海市松江区),因功被授予华亭县达鲁花赤(蒙古语,意为“掌印者”),元军中有很多穆斯林,再加上来上海地区经商的阿拉伯、波斯、中亚细亚各部的西域穆斯林,他们在上海地区定居后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新的民族群体(回族)。明万历元年、清嘉庆年间、咸丰二年、同治九年、光绪十八年,上海相继增建了“青浦真教祠”“七宝清真寺”“草鞋湾清真寺”“福佑路清真寺”“日辉港清真寺”“浙江路外国寺”等伊斯兰教寺院。这些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宗教生活的中心,还与上海穆斯林的婚、丧、喜庆、宰牲、议事关系密切,成为穆斯林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

从明代开始,居住在上海地区的回族穆斯林已不带“侨民”“藩客”的痕迹,成为中华民族的成员,他们与汉民族友好相处,努力学习汉文化,对外不用西域名而用汉名,深度融合于世俗社会。一些回族学者,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与程朱理学结合,使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融入伊斯兰教,汲取营养,在传统文化的包围之中发展自己,以“润物细无声”的渐进方式融入上海,成为城市生命的有机部分。晚清以后,随着城市迅速发展,上海穆斯林人数日益增多,市区清真寺逐步发展,上海的伊斯兰教宗教社团以及文化学术团体、青年团体、妇女团体也相继建立。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的伊斯兰教文化教育在这一时期蓬勃生长,它适应上海穆斯林的实际需要,坚持笃信教门和节操,博学广纳,有效地将伊斯兰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得到了壮大发展。

综观上海伊斯兰教文化在过去的历史发展轨迹,出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伊斯兰教是在本地民间中传播并生根发芽的宗教,与统治集团并无关系。其表现在上海开埠以后,来沪谋生的穆斯林人口增多,为了履行宗教功修和方便生活,他们自筹资金,购地建清真寺,自谋发展,自我完善,传扬教义。二是本土化的程度很高。上海的伊斯兰教不受外来政教势力的干涉和支配,尊重当地的风俗与宗教礼仪,与本土儒释道思想结合,使“忠主、忠君、爱国”成为上海伊斯兰教在信仰方面的重要特征。三是上海穆斯林与汉民族友好相处,与多种文明与宗教和谐共存。由于上海自身就是一座移民城市,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上海的十里洋场,五方杂处,各种文化习俗互相交融、磨合、碰撞、包容,形成了“共创、共有、共享”的海派文化。上海伊斯兰教文化在海派文化中也占了重要的一席。四是上海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爱国人士,如:达浦生、哈达成、哈少夫、金子云、马晋卿、伍特公等。他们热心教门,继承伊斯兰文化传统,在创建上海伊斯兰教教育,培养有用人才,发展上海穆斯林经济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上海伊斯兰教日益走向社会,参与城市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

从以上的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伊斯兰教具有惊人的生存智慧。它像一棵参天大树,坚实地根植于伊斯兰教精神的土壤,又充分吸收其现实生存环境中的雨露阳光,使自身生生不息,枝叶繁茂。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了贯彻与落实,使中国伊斯兰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界人士积累了许多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务工作经验。

上海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加强清真寺创新管理、重视宗教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加速了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

宣教工作是清真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环节。上海小桃园清真寺布置了寺史展示室、文物展示室和《古兰经》版本展示室等。松江清真寺借松江古城改造的机遇,寺容寺貌焕然一新,现在它屹立在华亭老街上,生机勃发又古意盎然,吸引了无数批海内外穆斯林宾客。

在“解经”工作中,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经据典,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结合上海的实际,把服务引导来沪穆斯林融入上海大都市作为新时期“解经”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主麻日阿訇宣讲新卧尔兹,引导来沪穆斯林学法、用法、守法;通过清真寺开展服务来沪穆斯林活动,使他们更快地了解上海风土人情,融入上海经济社会生活。

近些年来,上海市伊协组织整理、汇编和出版了《谈往阅今》《谈往阅今》续集,展现近现代上海伊斯兰教历史足迹。重新修订《礼拜必读》,编辑出版《〈古兰经〉选诵辅导》,再版《亥听(古兰经)选》等。让本市穆斯林更好地、深层次地了解掌握经典。按照市民宗局和市编志委的要求,完成了上海宗教志伊斯兰教篇的编写工作。完成《上海穆斯林》杂志改版并健康准时出版发行。“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市伊协工作和活动,丰富信息传播形式,这些都是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实践成果。

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这次与上海师大合作出版《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的三编圆满成功完成,在推行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在此我们要感恩真主的襄助,衷心地感谢专家、学者,你们在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工作中,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善事。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上海小桃园清真寺教长)

2021-03-18 金宏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665.html 1 《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三编》出版有感 3,66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