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协商在基层 花开遍地香

——云南省政协系统开展“协商在基层”工作记

本报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李茜茜

“大家还有什么主意?都来支支招,一起把今年‘协商在基层’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让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真正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2月25日,一场围绕如何开展好2021年度云南省政协“协商在基层”工作的“头脑风暴”在省政协机关会议室开启。

当天,省政协秘书长、省政协“协商在基层”工作推进组组长张荣明召集工作推进组成员,就进一步推进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这是省政协开展“协商在基层”工作常态化的一个剪影。

2019年11月,中共云南省委政协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基层政协工作,将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效能。云南如何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成为省政协思考的重点。

为深入贯彻会议精神,按照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江的要求,2020年初,省政协决定运用政协“看家本领”,履行政协“协商”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县级政协作用,积极推进政协协商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协商在基层”工作应运而生。

随后,省政协成立专门调研组,赴江苏省徐州市等地调研;出台《关于开展“协商在基层”工作更好地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意见》;成立工作推进组……去年3月以来,这项以“拓展政协工作空间,提高基层协商质量和水平,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目标,以群众根本利益为导向,以“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为原则的“协商在基层”试点工作在云南省38个县(区、市)的79个乡镇(街道)、村(社区)迅速铺开。

省政协统筹、州(市)政协靠前指导、县(市、区)政协落实,全省各州(市)政协和县(市、区)政协纷纷行动,出台制度,搭建平台。昆明市政协确定了“4+2+N”协商平台体系,玉溪市红塔区政协明确了“五环节”“1+7+N”工作模式,罗平县政协构建了“1234”协商工作体系……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协在乡镇、村(社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统一标识标牌,搭建“协商在基层”常态化协商议事平台,建成常态化协商议事平台155个;曲靖市共建成协商议事室669个,开展协商活动491场次;临沧市政协系统积极探索,把政协协商嵌入边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开展了一系列院坝协商、火塘协商、田间地头协商……

针对政协组织在乡镇没有“脚”的问题,省政协明确提出,聚焦“搭台”这一政协的主要工作方式,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工作思路,依托现有的“政协委员之家”“委员服务联络处”“委员活动小组”等,在乡镇、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搭建“协商在基层”常态化协商议事平台,分层级建立乡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协商议事会议,设立协商议事室,将政协协商的工作触角一步步向基层延伸。

全省各基层政协在同级党委领导下,聚焦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开展协商活动近千场,推动解决了“小饭桌”不卫生不安全、学校周边停车难、小区业主拿不到房产证等一批民生难题,“协商在基层”工作成为群众欢迎、党政满意、成效明显的政协特色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县级政协长期存在的“两个薄弱”问题,随着“协商在基层”的推进逐步得到缓解。

大姚县政协主席沈克敏说:“县级政协一开门就是基层,就是群众,‘协商在基层’弥补了政协工作在乡镇(街道)以下基层单位的空缺,是政协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切入点,实现了政协工作与国家治理的有效对接。”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政协主席刘振华认为,过去群众间的协商,由于没有制度保障,存在表达无序、效率较低等问题,常常陷入“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窘境。而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有丰富的协商经验,政协委员不涉及各方利益,在帮助百姓解决问题过程中往往发挥着“缓冲器”的作用,实现了群众诉求“无顾虑”地表达,把疑虑化解在基层,将问题处理在源头。

如今,云南省政协“协商在基层”这棵大树正扎根基层百姓当中,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2021-03-19 吕金平 ——云南省政协系统开展“协商在基层”工作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690.html 1 协商在基层 花开遍地香 3,69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