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守住老底子 重塑老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表彰仪式上的奖状故事

本报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栗智

3月8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表彰仪式上,20名委员获得2020年度优秀履职奖。当他们接过由双林绫绢装裱技艺制成的精美奖状时,这项非遗文化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这幅长70厘米、宽38厘米的奖状采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的绫绢装裱技艺制作而成。颁奖当天,二届南浔区政协委员、制作公司法定代表人姚国芬特别激动。自1977年进入双林绫绢厂工作,姚国芬在绫绢行业摸爬滚打已有44个年头,看着绫绢走上国家级舞台,不禁感慨万千:“是想方设法的坚持和热爱,才让这门老字号保留了下来,并焕发新的光彩。这一次,也让我切实感受到政协的力量。”

双林绫绢的生产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近代以1919年至1921年间为鼎盛期,并于20世纪80年代迎来产业发展的黄金期。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绫绢的产量和销售额连年萎缩。近年来,南浔区政协十分关注传统制造工艺的传承保护和创新,积极建言献策。

2020年5月,区政协针对双林绫绢、“野荸荠”“善琏湖笔”等具有南浔标签的老字号企业发展现状,将“促进中华老字号品牌传承与创新”主题纳入“请你来协商”协商议政课题,成立专题调研组,历时3个多月形成课题调研材料。

会上,区政协主席孙根祥、副区长费学梅与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等面对面协商,就助力老字号新生展开“头脑风暴”。16名政协委员提出重建传统工艺、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提升老字号企业内生成长能力等34条意见建议。费学梅在回应委员建言时承诺:努力为南浔老字号企业发展解难纾困,把南浔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并要求区级相关部门注重讲好老字号的“品牌故事”,重点发掘老字号背后的历史故事。

今年初召开的区政协三届五次会议上,吴钰桦、顾学风等委员分别提出了《关于促进南浔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的建议》。“作为政协委员,我们有责任以区两会契机,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发声,希望通过我们的建言,在全社会形成关注老字号发展的浓厚氛围。”吴钰桦委员坦言。

一条条意见建议形成合力,推动社会各界凝心聚力促进老字号品牌传承与创新。

姚国芬在无意中寻访发现了一台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小花楼提花机,她不仅参与了修复和装造全过程,更是利用这一“金刚钻”,将绫绢技艺发挥得越发精细。她还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将传统绫绢生产和现代技术相结合,致力于绫绢深度加工产品的生产,衍生出绫绢工艺画、绫绢装帧书籍、绫绢报(信封)等,提升了绫绢的附加值。

“老字号体现了地方老底子,是具有宝贵价值的历史资料。下一步,我们还将针对老字号品牌传承创新这一话题,发挥政协力量,深化视察研究,促进协商成果更加成熟、更富创见。”孙根祥表示。

2021-03-19 鲍蔓华 ——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表彰仪式上的奖状故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694.html 1 守住老底子 重塑老字号 3,69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