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韩文林委员:

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压舱石

韩文林

本报记者 刘圆圆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回归自然、体验自然为主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赋予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的使命。”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联副主席、青海花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文林表示。

韩文林表示,乡村旅游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在刚刚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青海省互助县班彦村、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土族盘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苏晓莉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这些获奖项目和个人,均与文化和旅游产业直接、间接相关。”

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有多大?韩文林列出了诸多数据:“十三五”以来,青海省累计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0亿元,旅游业拉动全省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截至目前,青海省共培育了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3家省级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191家省级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扶贫基地,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123家传统村落,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和旅游产业人员达106万人。

在韩文林看来,乡村旅游是一种“更开放”的旅游形态。“它不是一个限定区域里封闭式的开发,而是与乡村融合在一起,具有文化性、社会性、产业性等特点。”目前,乡村旅游市场存在供需不对等的情况,高质量产品的供给相对不足,而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上涨。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挖掘乡村的独特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

韩文林说,青海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撒拉风情、土族风情、藏回风情等民族特色丰富多样。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支持力度,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保留特色的民族风情,让乡愁代代相传。

“乡村旅游要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和扶持力度。”韩文林说,“如果乡村旅游只考虑旅游消费而不能接入特色产业,便会极度依赖假日经济,周末或寒暑假才能有客群,其他时间相对萧条。如果能够把特色产业接入进去,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当地手工艺或导入其他优势产业,会给当地带来更稳定、均质化的发展。”

总之,在新发展格局中,文化旅游产业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乡村旅游,让一大批人因此而过上新生活。

2021-03-19 刘圆圆 韩文林委员: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34.html 1 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压舱石 3,73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