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两岸经合周刊

透过教育交流种下统一的种子

——委员呼吁重视台湾青年融入祖国“第一课”

▲在全国政协常委吴国祯看来,对于台湾青年的国族教育,“越是有人要‘去中国化’,加强两岸青少年的交流越有必要”。图为台湾青年参观“金瓯无缺——纪念台湾光复七十五周年主题展”。

▲对于如何改变台湾青年在岛内接受的错误史观教育,委员们建议可以通过两岸青年共读好书的方式,在彼此交流中找到共同文化的根,建立自己的主心骨。

本报记者 修菁

“近年来台湾当局挟洋自重,一再修改教科书,极力推行‘去中国化’。这导致台湾青少年普遍缺乏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正确认识。对台湾问题的由来,更是知之甚少。”3月7日,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华代表台盟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以史育人培育新时代两岸青年共同的家国情怀》大会发言,引发台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如何通过有效的交流、入心入脑的国史学习,帮助台湾青年校正国族认同偏差,唤醒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委员们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了建言和思考。

■充分发挥涉台历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

发言中,吴国华建议,要更好发挥涉台历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在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及有条件的省市和高校,设置涉台文献常展或专栏,并加强有针对性的研究。把对重要历史知识的学习,作为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少年融入祖国大陆的“第一粒扣子”扣紧扣正。吴国华发言中的这一建议,正是源于在全国政协台盟界别委员提议和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下,2020年10月25日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金瓯无缺——纪念台湾光复七十五周年主题展”。该展开展以来,在广大在陆台胞中引发剧烈震动,在岛内外也引发两岸民众的热议,应岛内台湾同胞观展需求,该展在今年1月还推出了网上展馆。

“其实任何国家和地区,对年轻人的教育都有一个塑造的过程,蔡英文曾口口声声说台湾青少年是‘自然独’,我说她是胡扯八道,台湾哪有什么‘自然独’?这种所谓的‘自然独’分明就是被民进党刻意塑造出来的。”全国政协常委吴国祯是“金瓯无缺——纪念台湾光复七十五周年主题展”的发起人,在2018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期间,他就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长期展示清代以来中央政府(清代、民国政府)有关台湾重要史实文献档案》的提案。

此后的几年全国政协全会期间,吴国祯仍然每年都递交相关主题的提案,呼吁要用好涉台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有效的传播方式,建议“大陆应理直气壮地向台湾青年讲述中国近代史、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台湾同胞在20世纪50年代被日本殖民时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情况。”

在吴国祯看来,对于台湾青年的国族教育,“越是有人要‘去中国化’,加强两岸青少年的交流越有必要。”

“当前,祖国大陆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台湾青年亟须参与两岸文化的交流,期望参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韶关市委统战部部长颜珂也认为,文化交流是实现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纽带。

对于如何面向台湾青年开展能够增进国族认同的有效文化交流活动,颜珂建议,“一方面,我们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需而定,组织和开展主题性的交流活动。另一方面,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采用‘云端互动’的方式,为两岸青年交流提供更多的载体和平台,推进开展两岸的交流活动。”

来自重庆的台籍人大代表、台盟重庆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许沛也关注到了吴国华所作的这一大会发言。“我很认同发言中提出的,鼓励两岸更多高校、青少年文化社团之间扩大在线交流渠道,以台湾同胞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凝聚共识。”

让许沛欣慰的是,在“十四五”规划草案中,她看到了有关深化两岸文化教育和青少年交流的相关内容,“两岸交流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层面,中小学方面还不是很多,我们需要在整体的教育规划体系中布好局。”许沛建议。

在许沛看来,从小学就进行两岸的相互交流,更容易培养两岸青少年之间的感情。“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自然景观、特色美食风土人情为出发点,让两岸中小学生对台湾、对大陆产生感性认识和向往,并逐步向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理性认识层面过渡,让孩子们从小明晰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培两岸同文同种的文化根脉,让孩子们在心中种下‘同心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的种子。”许沛表示。

■在融入祖国发展中,感受大陆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陷于困境,中国经济走势却呈现V型反弹,祖国的逆势向好发展,已经对港澳台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建议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由国家发改委、港澳办协调指导,粤港澳政府联手设立港澳台侨青年创业园区,并将其打造为港澳台侨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示范区和国情教育基地,吸引更多港澳台侨青年来到大湾区创业,既为大湾区建设带来人才动力,更为港澳台侨青年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增强他们对祖国的向心力。”港区台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建议通过为更多的台湾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设“登陆”的落脚点,让其在实现自身的发展中,真实感受祖国大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陆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从而认识到实现和平统一,台湾能够在祖国的怀抱中发展得更快更好。姚志胜的这一建言和吴国华代表台盟中央在大会发言中提出的建议,不谋而合。

“今年中央对台工作会议提出,要支持台商台企抓住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积极参与‘十四五’规划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为台商台企扎根大陆发展、分享大陆发展红利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利好。”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台联会长江尔雄则建议通过帮助更多台商企业积极参与大陆乡村振兴,去了解从台商一代开始,台湾乡亲在推进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直至决胜脱贫攻坚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从未缺席的真实情况,“既享受大陆发展红利实现自身更大发展,又能增进对祖国的认同。”

■用“书香”讲好两岸国族认同故事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个人若没有传统文化底蕴,即便行万里路也只能在文化碎片中彷徨,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研究员凌友诗对吴国华委员在大会发言中提出的“通过线上方式搭建更多两岸青年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舞台,可充分借鉴人民政协读书活动的成功经验,推进两岸青少年通过网络一起读书明史,交流学习心得”的建议,十分认同。

“自己从小在台湾接受‘反共教育’,非常理解台湾青年们的所思所想。我到香港读书后,才开始补课。当时很多长辈有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他们潜移默化就给我传达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但是,现在台湾的年轻人没有那么幸运,他们接受这样的熏陶太少了。”凌友诗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建议台湾青年们应该多读经典、多开眼界。“只有读过经史子集,才会找到自己文化的根,有了这些智慧,我们才能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会有自己的主心骨。”凌友诗建议道。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台盟广东省委会主委张嘉极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即向大会递交提案,建议通过书香,讲好两岸国族认同故事。在2020年5月23日,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的民革、台盟、台联界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界别联组会上,张嘉极也分享了自己的这一思考:“建议各级政协层面组织联系台胞一起读;台盟台联创新方法和台胞一起读;发动文化教育媒体界广泛开展与台湾同胞的读书活动;更重要的是青年团体多组织与台胞青年的读书活动,特别鼓励大陆青年与台湾青年在网上交朋友,互相推荐好书,共读书,交流学习心得;建议通过共读立场客观的中国历史书,真正地了解,增加同宗同种意识。”

在张嘉极看来,两岸青年共读好书,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拉近彼此心灵相通的方式,“这方面的活动,我们切忌自说自话,生硬灌输。而从读史明智、鉴往知来的角度,对于有共同精神文化基因、同样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台湾同胞,多为他们提供平台和窗口,让他们去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他们想融入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意愿会更强烈。”张嘉极向人民政协报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我们成长的年代,虽然两岸分离,但是长辈们都认同一个中国,接受的教育也是中国传统的真善美教育。但是,现在台湾的年轻人没有那么幸运。”在凌友诗看来,民进党当局对台湾青年一代的思想控制,值得大陆用有效的方式去破题。

用书香打开天窗说亮话,用书香提升台湾同胞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中华文化的认同、遵从、敬重和归属感,也成为台籍代表委员们的共识,这是当下对台文化交流工作的重心和方向,时间也不等人。

2021-03-20 修菁 ——委员呼吁重视台湾青年融入祖国“第一课”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86.html 1 透过教育交流种下统一的种子 3,78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