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宏 鲍蔓华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要多关心居民群众,跟居民心连心。我在社区为居民服务中就有‘随叫随到’四个字法宝。只要居民有困难,就会想方设法解决。”近日,在杭州市西湖区政协提案委、侨联界别委员活动组、翠苑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组联合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上,翠苑一区的老党员傅芸芸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社区建设故事时,朴素的话语引发了现场政协委员的强烈共鸣。
老支书顾荣根在翠苑一区第六党支部工作了11年。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老百姓,不光关心老年人,还关心年轻人的就业问题,让顾荣根感受非常深。“总书记的关心让支部工作有了很大提升,我们感到很光荣,对党员干部来说也是一种鞭策。有事大家都冲在前,和群众打成一片。”
活动中,委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18年前在翠苑一区联系指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足迹,参观了社区老年食堂、托老中心、爱心停车库、邻里之家等民生服务设施,重温“民呼我应、民呼我为”“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取得实效”的谆谆教诲。
“这里的红烧肉出了名的好吃!”提起社区老年食堂,翠苑一区的居民一致竖起拇指称赞。油爆虾8元、葱油鳊鱼6元、香菇青菜3元……食堂里40种家常菜明码标价。自2003年开办以来,尽管经历了两次硬件环境“迭代升级”,但食堂一直走亲民路线。
说起老年食堂的来历,83岁的老党员郑祖华记忆深刻。那是2003年4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首次来到社区调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由于社区老龄人口多,习近平同志特别关注养老问题,听到大家反映老年人就餐困难,他建议社区专门办个面向老人的食堂。当年9月,在社区党委的推进下,翠苑一区老年食堂正式开张,成为杭州市首家老年食堂。由此起步,老年食堂在浙江遍地开花,现已发展到超过6000家,配送餐覆盖约1.3万个城乡社区。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十六字要求刻在社区党委办公室正对的墙上,也刻入社区党员、政协委员的心中,体现在桩桩件件为民实事中。
“在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翠苑队伍再添新成员,翠苑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吴坚委员工作室扎根基层。为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减阻力、多助力、增合力。”西湖区政协委员、翠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建华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社区党委总结出了“六个一”工作法:一双丈量民情的腿、一张拉近民心的嘴、一张汇集民智的桌子、一个发扬民主自治的空间、一个便民服务的平台和一个一心为民的团队。今年,在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社区正筹划打造0至3岁婴幼儿婴育智能服务平台,并已入选西湖区数字化改革的应用场景试点。第三方调查显示,近年来翠苑社区居民满意度均超过96%。
“听了两位书记和两位老党员的讲述,我深刻感受到翠苑社区党员干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做到了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正从‘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和发展。”郑远随委员说。
“听了两位老党员的发言,很受感动。翠苑一区紧紧围绕民生问题开展工作,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碰到的生活困难,社区都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李斌委员说。
为民服务情怀要真正落地,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围绕翠苑一区民生综合服务体建设,委员们纷纷建言献智,共商对策。
针对翠苑一区老年人群较多的特点,吴坚委员建议:“拓展服务内容,增加辅助器具的租赁、借用服务。增加互助内容,为需要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的困难群众和老人提供对接平台。”
姬海鹰委员则从法律和安全的角度提出:“通过党建、普法、案例视频等方式加强对老年人防骗宣传。定期检查、维护社区公共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现场来不及发言的委员,也纷纷通过委员工作群的方式在线上提出了意见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区政协提案委党支部与翠苑一区党委现场签订了“党史学习教育社会服务实践基地”共建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区政协委员深入社区、下沉一线,了解民情、汇集民意,助推基层幸福民生综合服务体建设走深走实。
“这次将首场政协党史讲堂开到基层,是为了让政协委员在联系群众中把党史读懂学透、学出实效。我们还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直播的形式,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区政协主席叶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