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金玉
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本期开始,本刊设立“爱生活 爱地球”栏目,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休闲理念中的正能量。珍爱美丽地球,每一天都有“我”的态度。
素食=吃草?无营养,又枯燥?远观者常有这样的判断。近日,一场以“素食——当下的价值与饮食的伦理”为主题的沙龙活动在北京库布里克书店举办,数位素食生活深度参与者的亲身经历,为人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素食世界。
“素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幸运的改变。”沙龙嘉宾、素食星球创始人张思的素食之旅,还要从2012年的一次纪录片观影体验说起。
“这部纪录片名为《从农场到冰箱》,时长只有10余分钟,却给了我难以言说的心灵的震撼。它讲述了在工业化时代,动物是怎样从农场养殖到被送上餐桌的。真实的镜头画面让我深受触动,萌生了不再吃肉的念头。”也是从当年的8月开始,张思尝试吃素。
“一开始也没想吃多久,但一直吃下来,对营养、环保、健康等相关知识越发了解,再加上亲身体验后的感觉,吃素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张思说,从吃素到现在,她的身体愈发清爽,心态也更为平和,性格不像以前一样急躁,对于自己情绪的觉察和对身体的感知也会更敏锐,和身边的家人、朋友的关系也变得更为和谐。
随着饮食价值观的重塑,张思的人生选择也有了新的拐点。2013年,她创设素食星球公众号,将从素食领域摄取的生活营养诉诸笔端,固定每周更新3篇文章,分享相关知识和心得体会。渐渐地,有更多粉丝志愿者加入采写、编辑队伍。如今,素食星球公众号的关注者有将近40万,比较活跃的粉丝也有近20万。
“我的社交圈,很大比例都是素食朋友。我们有着共同的生活方式,相似的价值观和理念,也都比较关注社会、人文和有关生命的话题。这些滋养和帮助,更让我对世界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张思说。
而吃素的她,也成了美食专家的“潜力股”。单单一顿早餐,她就可以玩出很多花样。“我的早餐是各种坚果、种子、豆类、水果等组合的营养搭配,葵花籽、亚麻籽、红豆、鹰嘴豆、黄豆,还有莲子、芡实、薏米、糙米、燕麦等应有尽有。或是燕麦粥,或是煎口蘑、杏鲍菇,或是做一个蔬菜煎饼和美式松饼,或是自制植物奶,加上肉桂粉、姜黄粉等健康香料,每天都保证均衡、轻盈的营养摄入。”张思笑着说,等到了正餐,她也会结合各地美食尽情发挥,酸辣粉、螺蛳粉、日料、意大利面、比萨、法国炖菜,这些天南海北的风味,都让她做了素食版的改良,每一道都令她充满了幸福的回味。
“‘素食是苦行’这种观念应当改变了,也希望大家能够给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机会,放下对素食固有的认知,自己去尝试一下。我推荐给大家一本书——《救命饮食》,讲述植物性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也建议大家不妨从一周吃素开始,先了解再体验,你会发现它是一种很健康、环保、文明和美好的生活方式,会让人很有生命力。”张思说。
吃素已有10年的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的医生詹晓丹,改变也从一部纪录片开始。“一位来自寺院的女师父是我的大学同学,她推荐了《地球公民》这部影片,让我对于动物、自然和人的关系有了新的认知,这种心灵震撼使得我成为一位净素者。”詹晓丹介绍,素食的人群分为不同类型,有净素、蛋奶素、果素和弹性素食等,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各自吃素的程度。
“减少对动物食品的摄入,给我带来从身体到精神等不同层面的变化。平和的心态、安静的力量,是素食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一份礼物。”詹晓丹说,但她从不会强迫别人吃素,“因为有爱所以尊重,我想这也是吃素给我带来的另一层改变,包容度更高了,同理心也更为强烈。”
而来自父母、朋友、陌生人的支持,同样让她感受到了社会的善意。“我爸爸还特意为我尝试了一段素食生活,逢年过节,他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告诉亲友我是素食者的人。现在在北京、上海等很多城市,都有专门的素食餐厅,无论到哪里,都会拥有美味又舒心的餐饮体验。”
素的观念还从食的领域,延展到了生活的各个层面。“衣食住行都可以践行素理念,用环保的产品来替代。例如我身边的素食朋友,连洗碗的清洁剂都会特别选用纯植物的。还有常见的衣服、化妆品、皮包等制品,也在告别动物试验和动物材质。从只爱人变成爱动物,从不仅是不吃到不用动物制品,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自然、热爱着我们的家园。”詹晓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