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眼

再过十五年 我们来相会(之十七)

因为热爱

司晋丽

“未来,我们不仅单纯追求建筑的高度和形式,而是对建筑理想的追求与实现理想建筑的这一目标的美好愿景,在整个社会的环境资源与人们的安全、舒适度之间找到平衡。”展望2035年,冯远谈到了届时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建筑设计理念。关于城市、关于建筑,她思维的落点总是在人身上,如何让其中的人生活得更好、更幸福是最重要的考量。

冯远回复微信的时间,总是在凌晨时分。这个时间,也是她刚结束一天工作的时间。即使已经工作30余年,作品遍布各地,拿奖拿到“手软”,她对自己的要求依然严格。在她眼里,一座建筑不只是人们看到的那个成品,还是匠心的凝结,为人们提供着安全感和文化价值,需要审慎对待。

2008年5月,在汶川地震后,冯远就与其他领域的技术人员一同进入灾区,协助政府做震后工程评估工作。“没有什么比亲眼看见的画面更具有冲击力了——我看到无数的房屋变成废墟,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瞬间毁坏,那种心痛可以用无法呼吸来形容。”这更提醒她,建筑结构安全必须要做到100%,即使有1%的失误,也可能令人们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不管是在汶川地震,还是后来的芦山地震中,由冯远所在团队设计的建筑都没有倒塌,这也令她备受业界景仰。

冯远的外祖父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系,父母毕业于哈工大土木专业。她的母亲在84岁高龄时,还自学英文版的结构抗震,老人家即使在家里做手工的座凳套,都习惯性地绣上建筑抗震知识的图案。这种家庭学养的熏陶,令冯远很自然地将工作当成乐趣,将敬畏当作常识。

曾经,我国国内的机场航站楼由国外事务所主导设计。现在,国际垄断被打破,仅冯远所在的中建集团,就担纲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青岛国际新机场、成都双流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等一系列大型机场航站楼的设计工作,将这些航站楼设计由“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智造”。

在冯远看来,伴随着国内建筑业的高质量稳定发展,中国企业应该拥有更多自信,目光不仅要向内,也要向外延伸。当前,国际上的工程项目国际惯例多采用欧美发达国家技术标准,对中国的技术水平了解不深,一次,在与外方合作单位产生分歧时,冯远的团队就被国外业主提出无条件服从外方事务所的要求。最终,团队通过加班加点的准备、有理有据的推论,才争取到了信任。“我们已经具备这样的底气了。今后,希望看到更多的国内建筑企业走向国际,让更多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技术和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应邀为年轻人讲课时,冯远从不吝啬传递一些切身经验。比如,我国有哪些区域处于地震频发地带,所设计的建筑在未来可能会接受地震的检验;比如,年轻人不仅要将专业知识掌握好,还要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作为政协委员,她内心赤诚忧患,多次为改善城乡环境、人民生活,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真知灼见。在她温和的外表下,于家国、于工作,一颗热爱的心藏不住地跳动着。

2021-05-11 司晋丽 再过十五年 我们来相会(之十七)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59.html 1 因为热爱 6,25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