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意周刊

大连市台联:

10万“数码游民”应有“用武之地”

石朕 本报记者 吕东浩

时下,由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移动办公设备功能日趋强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得以离开固定工位,在各地游走、暂居时就可以完成工作。自由的工作状态让这种类似“游牧”工作形式在年轻人中逐渐流行,而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则被称为“数码游民”。

对于“数码游民”来说,往往是工作、生活、学习、旅行等状态同时发生。他们在某地暂居工作,聚集成社区,成员多从事创造性工作,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和竞争关系,形成开源的共创共享机制。目前,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数码游民”活跃在世界各地,年实现超过500亿美元的产值。我国的“数码游民”尚处于萌芽状态,但据统计,人数也已超过10万人。

“数码游民”其成员的多样性背景和社群化相处方式,是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为此,大连市台联提交提案,呼吁关注“数码游民”新业态,赋予众创空间新的生命力。

大连市台联提出,“数码游民”需要共享办公空间、共享学习中心和长短租公寓。其中共享学习中心类似传统图书馆的升级版,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共同创造、探索和实践,还可以服务城市居民,使“数码游民”与本地居民更好地融合。共享学习中心未来更可扩展成城市共享中心,成为智慧型城市的标配。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各地利用闲置厂房及房产建立了很多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以大连市为例,目前仅在市科技局备案的众创空间就有100多家,其中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有四五十家。但从整体上看,各地建立的众创空间空置较多,创新创业群体活跃度不高。大连市台联认为,“数码游民”业态的生存理念、运行模式与众创空间的发展目标比较契合,加之“数码游民”作为一种高度依赖线上和线下网络的生存方式,依照国外的生长模型,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带动起众多参与地区,进而形成人才齐聚效应,以“新业态”催生“新动能”,大幅提高本地的创新发展能力。

针对其这一特性,大连市台联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注重研究“数码游民”新业态的发展方向及规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鼓励和支持“数码游民”的相关措施。指导部分条件允许的众创空间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规范,吸引“数码游民”入住,赋予众创空间新的生命力,逐步打造人才汇聚、共创共享的智慧型社区。适时在前期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这项工作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抢占行业制高点,助力智慧型城市建设。

2021-05-17 石朕 吕东浩 大连市台联: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50.html 1 10万“数码游民”应有“用武之地” 6,55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