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天奡)日前,教育部等15部门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其中要求,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学校使用电子产品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方案要求,改善学生视觉环境,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指导各地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学会劳逸结合,做到合理作息,养成科学用眼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3次以上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少吃甜食,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方案特别对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作出了明确规定。宣传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方案强调,落实视力健康监测。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监测数据库,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将眼部健康数据及时更新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中,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防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