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两岸经合周刊

饮水思源还是认贼作父?民进党离奇言论惹怒岛内民众

本报记者 高杨

台湾知名节目主持人和政治评论员黄智贤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在台湾,人一“独”脑就残。其实,在台湾地区,很多“台独”顽固分子的确如黄智贤所言,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其立场没有对错,只有“统”“独”。只要“独”劲儿一上来,不管亲娘老子,他们立马表现得精神错乱,恩仇不分。

近日,发生在台南市的民进党当局错把日据时期日本侵略者八田与一当恩公,错把八田与一为了帮日本攫取掠夺台湾民众利益而留下的工程——嘉南大圳当作恩惠台湾人民的,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岛内民众纷纷表示,如果台湾人真要饮水思源,那么该思的是清朝台湾凤山县令曹谨,他为高雄和以高雄为中心的南台湾兴修的千秋水利工程——曹公圳才值得台湾人民纪念,而非是日本侵略者帮凶八田与一和嘉南大圳。

■八田与一是日本侵略势力的同路人而非台湾恩人

本月8日,位于台南市嘉南大圳开工满百年,由台“文化部”与台南市政府合办的“百年圳流——嘉南大圳开工满百周年纪念活动”,在台南八田与一纪念园区举行。

民进党主席、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现场致辞时声称,嘉南大圳的建设见证了台日之间的情谊,能完成这么重要的建设,要归功于负责设计、监造的八田与一技师,以及所有参与施工的台湾、日本技术人员和劳工。她期许台湾和日本互相扶持,持续贡献力量,除了携手阻止疫情蔓延,也共同为百年后的子孙留下美好环境。

蔡英文这句“嘉南大圳的建设见证了台日之间的情谊”致辞,立刻引爆岛内舆论,包括部分绿营支持者在内的台南民众也不得不评价蔡英文数典忘祖,错把仇家当恩人。

“民进党和蔡英文无耻到了泯灭历史、认贼作父的地步,令人不齿!”5月9日,家住台南市佳里区(清朝称萧垅)89岁老人林妙昌(音)一提起前一天蔡英文的这个致辞,就气不打一处来。

“蔡英文才多大岁数?她一个出生在屏东的富家女,知道什么是嘉南大圳?哪里懂得台南人与日本人之间的仇怨?”林妙昌质疑说,台南人与日本侵略者有不共戴天之仇恨,台南人至今难以释怀,“蔡英文说嘉南大圳的建设见证了台日之间的情谊简直无知无耻!”

林妙昌说,1895年日本在甲午海战战胜,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但台湾人民坚决抵抗,1895年农历九月三日,日本明治天皇派接管台湾的亲王,带领大批日军途径台南萧垅(今佳里)时,遭到台南当地抗日义军伏击,亲王死亡。这引起了日军兽性大发。日军派大部队对佳里人民大屠杀,不仅数千抗日义士遇难,还有数万群众遭到屠杀。这段历史,对于那些幸存者的子孙而言,很多人都从上辈人那里口口相传,台南人对日本人根本不像蔡英文说得那样“友好”。

而据台南地方志记载,嘉南大圳,原称官佃溪埤圳,为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最重要水利工程之一,由台湾总督府工程师八田与一设计,工程包括当时东南亚第一大的乌山头水库。工程从1920年9月兴工至1930年4月完工。灌溉区域涵盖云林、嘉义、台南三县,是当时东南亚最大的水利系统。完工后,嘉南平原由原本的5000公顷水田,增加为15万公顷。

据早年曾供职于台南水利会的林妙昌介绍,日据时期日本政府为了战争需要,曾把朝鲜(日本占领区)作为日本战时后方工业基地,把台湾当作粮食生产基地。由于当时日本出现粮食危机,于是从日本本土挑选各专门农业水利领域的人才来到台湾,而其中一位即是八田与一。

林妙昌说,虽然嘉南大圳后来对台南农业有贡献,但是民进党关注过八田与一建设嘉南大圳让台湾人付出什么代价吗?林妙昌说,根据台南地方志记载,八田与一兴建嘉南大圳时,大肆强征农民土地,而且日本殖民者丝毫不给予补偿,之后他们又强迫台湾人建设水库,当时参与工程的日本人都领取高薪,而台湾人的工头领取低薪,劳工甚至无分文薪酬。而水库建成后,台人灌溉必须缴交高昂的税金。此外,台湾人必须配合日本驻台湾的总督府的指令,种植甘蔗、水稻、杂粮,完全丧失自由耕种的权利。而收获季节,台湾人劳动灌溉所种的稻米,必须上缴日本,自己只能吃番薯。

嘉南大圳建成没过几年,几场地震,就让水库几乎不堪使用。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当时国民政府才取消日据时期的几十年不平等待遇,台湾人自己种米自己吃,不用再上交给日本,台湾农民才真正自己当家做主,摆脱被剥削的命运。

八田与一盖水库:台人出地、出力,缴税、耕种,最后自己什么也吃不到。八田与一,日本帝国主义下殖民台湾的官僚帮凶。因此古时嘉南大圳也被称为“咬人大圳”。

而据台湾学者、统联主席戚嘉林撰写的《台湾史》记载,嘉南大圳工程建好后,台湾稻米增产了208%,但是当时台湾人口也增加了53%,可是对稻米的消费量却下降了23%,而对番薯的消费量上升了38%。因为台湾增产的稻米,半数以上都被运回日本,留在台湾的,也是提供给日本殖民者使用,所以台湾人民只能吃地瓜。

据台南地方志记载,嘉南大圳完成后,为了宣扬八田与一的“功绩”,日本雕塑家都贺田勇马制作了一个身着工作服、席地于堤堰上沉思模样的铜像,立于乌山头水库。不过在台湾光复后,该铜像一直存放于八田住过宿舍的阳台上,直到1981年才重设于乌山头水库八田冢前。

民进党2000年上台后,加紧对八田与一的“造神”,2007年7月时任领导人陈水扁颁赠对八田与一的褒扬令,表彰他对台湾农业的贡献,八田与一的儿媳、孙子代为接受。

而赖清德任台南市长时,对纪念八田与一更为狂热,岛内舆论讥讽他应改名“八田清德”。台媒报道称,2013年台南市政府确定每年5月8日为“八田与一纪念日”,赖清德甚至想请知名导演李安拍《八田与一传》。

马英九虽然曾出席过八田与一纪念活动,但他坦言,八田与一盖了一座水库,后来国民党盖十几座;而八田与一修水库虽让稻米收成增加二三倍,但可惜后来都运到日本,“记住殖民政府都是掠夺性”。

■曹谨才是台湾人永世该铭记的水利功臣

相比于被民进党当局热捧的日本侵略者同路人的八田与一,清朝台湾高雄凤山县令曹谨兴修的曹公圳水利工程,虽然为大高雄地区水利发挥数百年作用,甚至今天还在发挥重大调节作用,但却被民进党当局刻意“冷落”。

家住有民进党大票仓之称的高雄凤山87岁农民陈义俭表示,虽然民进党在“去中国化”的意识形态下,刻意不提在高雄发挥了数百年作用的曹公圳,但是对于高雄人来说,不论蓝绿,民众家家都对曹谨曹公心怀感念。“我们每年都会去曹公祠”拜祭。

曹谨(1787-1849),字怀朴,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人(今焦作沁阳),乾隆五十二年生。《清史稿》以循吏为曹谨立传:“初官直隶知县,历署平山、饶阳、宁津,皆得民心。赈饥惩盗,多惠政。”道光十七年,曹谨调任凤山知县,当时凤山因灾年饥荒,多有奸邪盗贼之徒。曹谨到任后,“问疾苦,诘盗贼,剔除弊蠹,顺民之欲。”不仅如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农业发展问题,曹谨因地制宜,开渠导圳,助民灌溉。文献记载“淡水溪在县东南,由九曲塘穿池以引溪水,筑埤导圳。凡掘圳四万余丈,灌田三万亩,定启闭蓄泄之法,设圳长经理之。”连横《台湾通史·曹谨传》中对曹谨领导台湾人民修建两圳的经过有更为细致的描述,曹谨“至下淡水溪畔,慨然叹曰:‘是造物者之所置,而以待人经营者。’……乃集绅耆,召巧匠,开九曲塘,筑堤设闸,引下淡水溪之水,以资灌溉,为五门,备蓄泄。公余之暇,徒步往观,杂以笑言,故工皆不怠。凡二年成,圳长四万三百六十丈有奇, 润田三千一百五十甲。其水自小竹里而观音,而凤山,又由凤山下里而旁溢于赤山里,收谷倍旧。民乐厥业,家多盖藏,盗贼不生……名曹公圳,为碑记之。已而大旱,溉水不足,复命贡生郑兰生、附生郑宜治晓谕业户,捐资增凿,别成一圳,名新圳,而以前为旧圳,润田尤多。”曹谨在凤山兴修水利,引水灌溉农田,使凤山成为台湾的米粮之仓,为凤山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曹谨在台湾被尊为曹公“禹王”。咸丰十年,凤山县人民为纪念曹谨修圳惠民的功绩,在凤仪书院之侧修建一座“曹公祠”,并在每年曹谨诞辰的农历九月二十六日举行公祭。这样的祭祀活动一直没有中断。时至今日,凤山人民还修建了曹公圳纪念碑、曹公亭,命名了曹公路、曹公里、曹公桥和曹公第一小学等,反映了台湾民众对曹谨的爱戴和怀念之情。曹公圳现归高雄农田水利会管理,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台湾高雄农田水利会前会长卢荣祥介绍,曹谨开创的运用当地竹料、树枝、茅草、卵石、砂子等为料构筑拦水坝工程技术,一直沿用到1963年,凤山人民饮水思源,至今仍怀念这位好县官。曹公之名在高屏地区曹公圳灌溉区域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凤山人把曹谨与我国历史上治水的大禹相提并论,与修筑都江堰的李冰、修渠引漳河水灌田的西门豹和修渠排涝的河南荥阳县令殷衮等同起来,尊称他为“水利先师”“宝岛禹王”,并为他修祠建庙,年年祭奠。“曹公庙”里至今悬挂着“功同禹王”金字大匾。历代文人墨客和连战、宋楚瑜等政界名流也都题联赋诗赞扬曹谨,凤山县生员谢苹香写的“凤山竹枝词”、台湾府学教谕刘家谋写的《曹公圳》、许寸水写的《曹公祠怀古》就是当时的生动写照。

高雄凤山居民陈嘉男表示,今天高雄人还在用曹公圳作为主要水利工程来调节灌溉与排涝,“可以说,曹公圳是中国人为自己同胞利益兴修的水利工程,不像嘉南大圳的修建,为的是掠夺台湾财富,剥削台湾人民,为日本对外侵略服务,而曹公圳修建目的只有一个——造福台湾人民。”

河南沁阳市政协原副主席、曹谨研究会前会长李元庭指出,曹谨一生中最辉煌、最突出的贡献在台湾。主要体现在他在台期间,兴修水利,抗击英夷,平息械斗,重文兴教,为开发台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台湾高雄凤邑赤山文史工作室的负责人郑温乾近20年来几十次往返于高雄、沁阳之间,他对曹谨的功绩和曹谨在台遗迹遗物的开发利用做了大量的考证研究工作。郑温乾还将《饮水思源——曹谨与曹公圳的故事》搬上网络,供台湾中小学学生学习,希望借此在更大范围弘扬曹谨事迹及曹谨“务实、清廉、爱民”的精神。

台湾舆论认为,民进党当局选择热热闹闹拜祭八田与一而冷落曹谨,显然是拿错了香拜错了庙,认贼作父心态作祟。

■“去中国化”的历史,终将害了民进党自己

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最初在台湾实行的是屠杀和镇压政策,但随着日本侵略野心不断膨胀,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把殖民地朝鲜和台湾用作未来日本对外侵略的后方工业和农业基地。于是日本殖民者开始在台湾实施怀柔政策,他们改变了大规模杀戮政策,而改对台湾人民实行皇民化教育,从思想上摧毁反抗日本殖民者意识,一边收买台湾愿意为日本殖民者卖命的当地人,一边在台湾建立工厂,兴修水利和基础实施。原本这些工厂和基础实施都是用来为日本本土对外侵略扩张做后勤保障的,但随着二战日本失败、台湾光复,日本殖民时期留下的这些工厂和基础设施回到了台湾人民手中,并被用于台湾发展经济的基础。正是这些工厂、基础设施还在发挥作用,于是在民进党“皇民化”思潮沉渣泛起之时,被民进党和“台独”势力吹捧为是“见证了台日之间的情谊”。

“什么见证了台日之间的情谊?完全是鬼扯!”亲民党高级党务顾问、前台湾“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林渊熙表示,这些所有工厂和基础设施从建设开始,就都见证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台湾人民的血泪史。林渊熙说,他不止一次和家人、朋友说过,见到大陆游客到阿里山旅游,要把阿里山小火车当成日本侵略台湾的历史罪证去看,而不是台湾景观,因为日本人当初修建阿里山小火车是赤裸裸的经济掠夺。“日本人看中了阿里山盛产的桧木。他们为了把台湾桧木运回日本做神社寺庙,才专门修了小火车。”林渊熙说,日本人把阿里山桧木砍伐掉,再用小火车运下山,最后桧木被用到日本。由于桧木都是千年成材,有不易腐烂不招蚊虫等特点,日本寺庙神社多是用台湾桧木修建。“每次一见到阿里山小火车,就想起父辈祖父辈告诉我们的那段不堪的台湾被日本殖民历史。”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王裕庆表示,如何评价八田与一是个重要命题,本质上涉及到如何评价殖民统治。殖民者给被殖民地带来的进步,我们到底该怎样看?实际上,在日本的一些韩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留学生,很多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专门论述“日本在殖民时期给自己国家带来的进步”,如医疗、工业、农业等各个方面。的确,从学术层面进行因果关系的谈论,固然无可非议,但这所体现的价值观、世界观的严重扭曲则是我们不得不加以正视的。

王裕庆说,自己生产的粮食无法被端上自家的餐桌,只能眼见日本人吃大米,而自己吃红薯,这如何能证明修建嘉南大圳是一项为了台湾人的福利而修建的工程?充其量不过是日本为了方便在台湾进行更大的粮食剥削与榨取而进行的精心设计。

林渊熙认为,在台湾大干旱背景下,刻意冷落曹谨,而拜祭八田与一,继而引发连绿营支持者都反对的声音,表明民进党“去中国化”的历史,最终毒害的只是民进党自己。

2021-05-22 高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95.html 1 饮水思源还是认贼作父?民进党离奇言论惹怒岛内民众 6,89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