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泪目!载着袁老灵柩的车队回到了他牵挂的地方……

本报记者 刘洋

5月22日,长沙的上空弥漫着凝重和哀伤!13时07分,我们尊敬的、亲切的“袁爷爷”走了……

“袁爷爷,一路走好!”下午4点,运送袁隆平遗体的车队从湘雅医院出发前往殡仪馆,群众自发走在芙蓉大道两旁送别袁老。听着那声声高喊和持续的鸣笛声,看着人群跟随着灵车小跑前行……人群中,有的扶了扶眼镜框;有的揉了揉鼻头;有的抹了抹眼角……

得知消息时,记者正在从乡下回长沙的路上。鼻子一酸,泪水止不住溢满眼眶。也许每个人都一样,希望这个消息永远是假新闻!大家在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他能真的实现去年11月3日在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3000斤新闻发布会上的承诺:“我身体还可以,脑瓜子还没糊涂,我还可以继续工作,继续做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工作。我要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干到‘00后’。”

可惜,袁老的生命停止在了91岁……

2010年3月3日,全国两会期间,记者接到报社的任务——就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采访袁老。“如果转基因抗病虫的水稻要人体做实验,我将第一个报名。”时隔11年,我还清楚地记得袁老身上的那份认真、韧劲和担当。

当时袁老告诉记者,长期在湖南生活,不太习惯北方气候,来北京开会这半个月皮肤干痒得厉害。看得出,当时他身体有些不舒服。他说,因为是湖南记者站的同志,才接受了我的采访。小组讨论结束后,他非常认真地与我谈了转基因食品的问题。因为我的顺利开场,另外几家央媒记者也借机采访了袁老。后来我又到了袁老所在的小组,转告老人家,湖南省媒记者也想和您聊聊。虽然有些疲倦,袁老还是爽快地说:“湖南来的,没有问题!”那天的采访十分顺利,同行们也心疼袁老,集中采访、把控时间。

“我们研究中心的每个人心情都很沉重,这种沉重,不是小群体的,而是大群体的,这也是我第一次经历。”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杂交水稻中心研究员常硕其告诉记者。下午2点多研究中心发通知,说袁老可能要最后一次来巡院子,于是,研究中心院子里保持安安静静,谁都不想吵到袁老。下午3点开始,同事们都来了,群众也来了……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有袁老奋斗的岁月、悉心培养的人才,以及伴随他的一草一木。

下午4点50分,载着袁隆平灵柩的车队驶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家属希望袁老再看一下,自己生命所系的事业和他最亲爱的同事和学生。“灵车走后,人群不愿散去,晚上还有许多群众陆续到中心送花悼念。”常硕其告诉记者。

“我无法相信/你这样胸有海岳/情系天下苍生的神农/会走向缥缈的天国/岂止我/一定还有江河……”“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袁隆平/你是我们灵魂的火把/始终有不灭的光芒闪耀/还有你的音容和琴声/也在滋润异国田野的希望……”。曾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的谭仲池写下了“致袁隆平”的诗歌,字里行间深情表达的是与袁老共事过的领导、政协委员和同事们的共同心声……

从下午1点多到凌晨,湖南政协机关“政协之家”微信群里,满屏都是关于“袁老一路走好!”的默哀和祈福。机关六楼灯火通明,离退处的同志们深夜还在紧锣密鼓地安排吊唁这位老副主席的相关事宜。

“袁老平易近人,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副主席期间,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粮食安全生产的大事,提出了许多建议。袁老对要事指挥若定、十分注重细节,各个方面都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第十届湖南省政协委员、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启云,在导师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先后在杂交水稻生理生态、遗传育种、分子育种以及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在两系杂交稻基础理论、育种和应用推广等方面颇有建树。作为袁老的学生,此刻他强忍悲痛。

“我们的下一步目标,是要把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品种和培育技术向全省全国的水稻产区推广,做到两分地就可以养活一个人,一亩地就可以养活五个人,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在去年新闻发布会上,袁老对记者们说。

正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官网悼文: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未竟的事业,继续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2021-05-24 刘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924.html 1 泪目!载着袁老灵柩的车队回到了他牵挂的地方…… 6,92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