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意周刊

陕西省政协人资环委建议:

清理拆除影响生态的拦河大坝

本报记者 路强

随着城市化发展,拦河大坝已从传统的通航、灌溉功能转换成营造景观功能。然而,大坝的建成使得下游逐渐干涸,对水的时空分布、水循环及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为此,在5月20日陕西省政协编发的社情民意信息中,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建议,对违规拦河造景、影响生态的大坝进行清理拆除。

“以渭河流经的陕西关中一带为例,从宝鸡到咸阳段直线距离100多公里就有11座大坝,平均每10公里1座大坝,两坝最小间隔仅1.6公里。”陕西省政协人资环委经过调研发现,拦河大坝使流域水量减少,泥沙淤积加重,河道萎缩,防洪压力倍增。资料显示,1931年至1990年渭河平均径流量为25亿m3;1991年至2000年锐减到13亿m3,10年减少48%;2001年至2019年,平均径流量只有11.49亿m3,19年间再下降11.6%,其中2002年最小径流量仅5.06亿m3。由于渭河流域水量减少,关中地区地下水无法补充,地下水水位下降,2002年10月,渭河下游泥沙淤积总量已达13.65亿m3,泥沙的淤积使河床抬高,下游的渭河成了“地上河”。泥沙在河流一侧或两侧流速较小的地方淤积下来,使河宽变窄,河槽过水面积锐减,抗洪能力大大减弱。

省政协人资环委还了解到,渭河流域生态破坏导致关中生态失衡。水坝分隔使各种水生生物无法洄游产卵繁殖,阻断了水生生物群落的自由联系;活水变死水,破坏了河流本身营养物质输移的连续性,容污纳污能力急剧下降,生存环境恶化导致生物断代灭绝;拦坝破坏了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扰乱了河流本身碳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循环,生物生长受到阻碍,河流的生态自净能力丧失。此外,渭河河床为多沙质,遭污染的渭水在局部地区下渗,使部分地下水也受到污染。

省政协人资环委表示,通过研究发现,过去36年来渭河流域呈变暖趋势,究其原因,大多源于地表水体流失,河床裸露,阳光直射在河床上,发生热导效应,水域调节气候的功能丧失。

为此,陕西省政协人资环委建议国家水利部门联合各级政府走访调查,深入研究论证,清理拆除违规拦河造景、影响生态的大坝(含橡皮坝),恢复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此外,从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到全国停工停产封闭近60天期间出现的持续中度到重度雾霾天气来看:雾霾的形成主因是水污染与特定大气压相结合而形成,与实体企业及交通等关联较低。为此,陕西省政协人资环委建议,生态环境部在雾霾治理工作中,要将流域治理作为重要内容,减少因拦河造坝水流减少而加重雾霾发生。

2021-05-31 路强 陕西省政协人资环委建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308.html 1 清理拆除影响生态的拦河大坝 7,30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