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惠娣
2020年伊始,一场人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正在进行中,至今在全球已有超过1亿人口被感染,数百万人被夺去了生命。与其他战场不同,人类这个“对手”需要依靠1000倍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的“尊荣”,那是带着“王冠”的、“以胜利者姿态”出现的新物种,人类命运正被挑战。
不少国内外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反思,尽管见仁见智,但是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人类过于野心膨胀,而傲视地球上的一切存在物。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说:“这场在几周之内使世界陷入瘫痪的流行病,清楚地暴露出当前的‘发展模式’异乎寻常又令人震惊的弱点……疫情证明,这样的一种发展模式已被判了死刑,而被一同判了死刑的还有人类。”
去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一书,作者丹溪草在疫情大流行中“静心反思,静心理稿,静心观察外部世界,静心观照自己的灵魂”。透过人类命运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这一线索,照鉴了人类的孱弱与渺小。
作者借助对多段人类历史变迁的考证,对比各种文明遗存,探究历史疑惑,勘察人类命运轨迹,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万物、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金钱、人与物欲的各种关系,感知人类命运在当代的生存危机,以及未来的各种不确定。书中的历史线索关涉古今中外、纵横交错,需大量史料与文献以佐证。这展现了作者史学与哲学背景固有的功力及驾驭全局的能力,亦使整部书的谋篇布局呈现阔达之势。
书内有六个章节,分别是:“社会动物”“部落文明”“父权文明”“王权文明”“资本文明”“理想秩序追梦”,呼唤人类突破历史和认知的局限,意识到人类文明的属性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呼唤人类应以史为鉴、尊重自然、尊重本真、尊重传承。
作者告诉我们:“人类是社会动物,人性最终会告诉我们,人生最悲哀和痛苦的莫过于无聊和孤独。”可是当下,人类整体陷入“孤独”,这让人类的情绪变得暴躁不安、失去自我、判断力下降、思维能力减弱等等,而人类整体在分裂与撕裂。
作者将人类命运与“规则”联系在一起,并以儒家的儒雅对“规则”做了诠释:克己和温柔是快乐、幸福的纽带,人与人之间一切关系,无论爱情、友情、亲情,还是物质生活追求简约、低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精神生活追求艺术、快乐、独立,与自然界平等交流,都是既遵守规则又承担责任。应抛弃那种一方面把所有的社会基本服务视为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又把不承担社会基本责任也视作理所当然的虚幻梦想。尊重自然法则,遵守人类规则,虽然大多数规则看起来离我们很远,然而,不管是否承认,它们早已潜入我们人类的生命,流淌在血液里,敬天爱人、守规克己、秩序井然。温柔是人类所有美德的基础和综合,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无论自然天理规则,还是人情约定规则,或者是人文强制性规则,都可以融化于内心平衡。
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既是规矩,成就“礼仪之邦”,也让规矩成为可能。
“没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之于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至关重要。在作者看来,最大的“规则”当属对自然的敬畏与谦卑。“这是人类进化中接近规律的真实。如果人类真想远离灾祸,就得在21世纪做出正确的选择。”面对2020年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倘若没有反思,灾难将成为人类彻底的悲剧。”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也许在此。
书的封面有两句话是对主题的照映:认识自己的渺小,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美好;儿时奶奶常叮嘱:宽慢来,弗着急。看得出作者性情中的谦逊与恬淡,以及静中生慧的能力。也不由得让我想起《大学》开首之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静、安、虑、得,大概也是人类认知行为中的真理。
作者原名朱红,他告诉我,他是1000年前金华名医朱丹溪族群的后裔,自己从小长在丹溪河边,高寿百岁的奶奶常说“宽慢来,弗着急”,对他的品性影响很大。取笔名“丹溪草”,既是对先祖与家乡的敬慕,也是让自己像“草儿”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与朱红接触不多,但是他的人文情怀和士人之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透过这册《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我看到了作为个体应有的情怀与格局,欣赏了成熟者思想品行的魅力。我对他说:“你做了非专业人士的专业著述;探索了非学者的历史变迁路径,十分难得。”
(作者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