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学术家园

山河无恙 和平万岁

朱向霞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和四野后代联谊会,于2020年10月在丹东共同发起、联合举办了“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主题活动。这次活动邀请了120位志愿军的后代参加,我有幸在受邀之列。

当时我们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和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在抗美援朝纪念塔和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篮和鲜花,在鸭绿江和断桥上抛撒花瓣祭拜先辈……

仔细回味3天的活动,抗美援朝纪念馆里一组名为“冰雪长津湖”的群雕最让我震撼。这组雕像里的战士,无论是站姿、蹲姿还是卧姿都手持武器,保持着时刻准备战斗的状态。雕塑家用手中的刻刀,讲述着70年前3个“冰雕连”的英雄故事。

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9兵团奉命到长津湖地区参加分割、包围、歼灭美陆战1师和美步兵7师的战斗。11月底的长津湖冰天雪地、酷寒难挡,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负责打伏击的部队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竟然有3个连的干部和战士全部冻成“冰雕”,长眠于自己的战斗位置。这场战斗,志愿军以5∶1的巨大牺牲,牵制了位于东线的美军,保障了我西线参战部队侧翼的安全,为入朝作战的第二次战役胜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面对这些“冰雕连”,我心疼得要流血。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躯体。谁不知道天寒地冻难忍?谁不知道饥肠辘辘难受?为了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的共和国,他们甘愿踏冰卧雪、忍饥挨饿,在自己阻击的位置上一动不动,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

逃窜的美军虽然毫无阻挡地经过志愿军阵地,但他们还是驻足向中国军人行了庄严的军礼,美国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感叹中国军人是“值得尊敬的对手”,“长津湖战役是钢铁的部队在与钢铁的人作战”。负责打伏击的志愿军20军59师戴克林师长看到一尊尊虽然化为“冰雕”,但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的战士,悲痛不已,泪如雨下。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回国时,面对长津湖的方向脱帽鞠躬,声泪俱下。多好的战士啊!多么勇敢而忠诚的战士啊!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鸭绿江上连接中国与朝鲜的大桥共7座,其中3座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美军炸毁,成为见证历史的“断桥”。它们分别是“鸭绿江断桥”“河口断桥”和“鸭绿江燕窝铁路桥”。

这三座断桥中,最令我不能忘怀的是“河口断桥”。1950年10月19日,时任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将军仅带1名参谋、2名警卫员和1部电台,从这座桥秘密地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基于这个因素,在河口断桥我方的桥头建了一个彭德怀广场,广场的中间立了一尊将军横刀立马的雕像,靠近桥头的地方还有一尊毛岸英站立的雕像。

河口断桥两侧插满了红旗,这些红旗不是普通的红旗,而是入朝参战部队的战旗,桥上每面红旗都印着参战部队的番号。

“父亲部队的战旗在哪儿?”上了桥,我急切地寻找。看到同行的伙伴在自己父辈战旗前拍照留影,我真担心景区的工作人员遗漏了什么。走到桥中间,终于看到一面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126师”的战旗,这就是父亲部队的战旗!

看到这面战旗,我心如潮涌。江风呼啸,战旗猎猎,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父辈们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开赴战场的身影,仿佛闻到敌机狂轰滥炸的硝烟味,仿佛听到了战场上的厮杀声……父亲啊,过去我只为有您而骄傲,今天我却为您而担心。虽然历史的这一页早已经翻过,可我仍然担心,您渡江时穿的衣服够不够暖?行军时有没有遇见敌机的轰炸?埋伏时手脚有没有冻伤?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中国有197653位战士战死他乡未能返回。“197653”,这是一个滴血的数字,一个令敌人胆战心惊的数字,也是一个让中国人民永远心痛而不能忘却的数字。

河口断桥1942年建成,1951年3月29日被美军炸毁。与鸭绿江断桥一样,战争结束后,中方修复了自己的一侧,并把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次活动中,我们遇见了两位志愿军老战士。他们参战时还是英姿勃发的小战士,现在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

24日下午,我们乘车来到“上河口鸭绿江铁路大桥”,大桥的一头是我国辽宁省宽甸的上河口地区,另一头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清水市。不言而喻,这座铁路桥对于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有多么重要。

上河口鸭绿江铁路大桥位于我方的桥头矗立了一座国门,国门的旁边是中朝边界19号界碑,基于这个原因,有人又称这座桥为“上河口国门大桥”。国门对外开放,游客可以凭票登高望远。国门的二层是一个瞭望厅,透过宽大的玻璃窗,一眼可以看到大桥的尽头。

在瞭望厅里,我们与老英雄徐恒江不期而遇。徐老英雄告诉我们,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是志愿军102师高炮506团某班的班长。他的阵地就在这个桥头,任务是和全团战友一起守护这座铁路桥。当年他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人们都称他为“娃娃班长”。丹东的鸭绿江大桥和河口的公路桥被炸毁后,这座铁路桥自然承担起战争运输的重任,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血运输大动脉”。1952年4月23日,他所在的506团抓住战机,在1分15秒的时间里击落了3架美军F-84飞机,重伤1架,创造了东北境内高炮部队一次击落敌机的最好成绩,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讲到这里,徐老英雄非常自豪地向我们展示胸前佩戴的4枚纪念章。其中一枚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是最让他感到自豪的一枚。2019年10月1日,他戴着这枚纪念章,乘礼宾车经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25日下午我们在丹东的鸭绿江大桥见到了另一位志愿军老兵——英焕章,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是42军军长吴瑞林的警卫员。英老英雄得知我们25日下午在鸭绿江断桥开展活动,便在女儿、女婿的搀扶下来到活动现场。因为他知道,老首长的儿子和女儿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英焕章老英雄一出现我们就感动得热泪盈眶。老英雄已年过九旬,步履蹒跚。他断断续续地跟我们讲述,当年他们如何用担架把吴瑞林军长抬到三八线的某个高地,吴瑞林军长如何观察地形……讲着、讲着老英雄的双眼噙满了泪水;讲着、讲着,老英雄的目光移向了远方。我明白,此时此刻老英雄看到的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是不畏牺牲的战友;听到的是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穿云裂石的厮杀声。老英雄口中不断地念叨:“吴军长发着高烧,我们把他抬到三八线上……”老英雄的表述虽然不太明确,但这已不重要了,我们更在意的是老英雄的真情。70年过去了,老英雄最想念的仍是他的首长和战友,最不能忘怀的仍是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

离开丹东,在返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脚下的高山、丘陵、江河、湖泊、城市、村庄……看着这无恙的山河,静好的大地,我更感到这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更珍惜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也更理解了70年前抗美援朝决策的深远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2021-05-31 朱向霞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330.html 1 山河无恙 和平万岁 7,33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