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社会法治

北京一中院探索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司法延伸保护机制

建立“法治教育基地带”助推平安校园建设

本报记者 徐艳红

“被告人,你跟被害人是什么关系?你们对她实施了哪些伤害行为?”公诉人犀利的眼神盯着被告人,严肃地问道。被告人低着头胆怯地回答着公诉人的问题。

5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庭审。审判员、公诉人、法定代理人和被告人均由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担任。而这正是北京一中院进行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带”成果展示的一个片段。

作为“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的重要职能部门,北京一中院始终致力于探索为首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司法保护的新思路、新模式,不断创新司法延伸的新领域、新路径。

2017年,依托积累的素材和工作经验,北京一中院未审庭提出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并逐步形成“法治教育基地带”的创造性构想。“法治教育基地”旨在为法院和学校搭建综合性的法治宣传和法律实践平台,它改变了以往由法院派驻法治副校长入校开展法治宣传工作的“单兵作战”模式,由学校与法院直接对话,通过为各基地量身打造法治教育工作方案,促进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个性化。“法治教育基地带”则是由多个“法治教育基地”构成的法治教育网络。

据了解,结合各基地校的学生特点和校园文化特色,北京一中院有针对性的打造普法教育品牌,通过普法讲座、模拟法庭、旁听庭审等方式,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体验式的法律教育;通过案例教学、知识竞赛、情景演练等方式,逐步帮助青少年形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意识。

北京一中院未成年人审判庭庭长徐庆斌表示,“法治教育基地带”在运行上主要凸显“教育”和“宣传”两大功能,不搞“一刀切”,不做“大锅饭”。在深入了解不同受众群体的接受能力和法律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宣传教育内容。比如,针对小学生,主要以“法律思维和习惯养成”和“多元化法律”为核心思路,在内容上侧重灌输法律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法守法的意识和习惯,远离身边的不良行为并且学会自我保护和适时寻求帮助;针对具备一定法律基础的初高中生,则以“法治意识培养”和“引导学生主动践行”为核心思路;形式上则通过指导学生去亲身实践和体验诸如模拟法庭、职业规划体验、拍摄校园微电影等活动,让他们真正动手、动脑参与到法治中来,让他们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触。

据介绍,未来北京一中院将通过提升现有基地和基地带的法治教育效果,为基地带的扩展和壮大积累理论和实践素材;同时,稳步扩展“法治教育基地带”的覆盖范围,形成一校多校联动的格局;还将通过整合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合力让“法治教育基地带”发挥更显著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021-06-01 徐艳红 北京一中院探索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司法延伸保护机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396.html 1 建立“法治教育基地带”助推平安校园建设 7,39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