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周刊

助推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高质量发展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原所长黄平

本报记者 李元丽

栀子花开的时节,港城宁波迎来了以“构建新格局,共享新机遇”为主题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原所长黄平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以及一系列论坛是在世纪大疫情并未过去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已经快10年了,它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次区域全覆盖的合作,是中国—欧洲合作的一个新区域、新亮点。尽管有各种新情况和新的不确定性,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一直在排除阻挠奋力前行,合作范围越来越广泛、深入,也越来越务实、见效,这不仅是中外合作的一个新平台,更是一种新的合作机制。

黄平告诉记者,近年来,宁波一直在中国—中东欧合作中走在前面。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已经是第二次在宁波举办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都很重视,在疫情并未过去的条件下积极参与其中,相信这次博览会将会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在中国与中东欧17国之间在经贸、投资、物流以及旅游、文化、教育、地方—地方合作等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逆全球化,以及包括世纪疫情在内的各种新的不确定性条件下,坚持办好中国-中东欧合作这样的平台和机制,加深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抵御各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最好方式。”黄平表示,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改革开放以来提倡互利合作共赢,再到今天在新时代主张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自己走出脱贫之路、发展之路的关键棋,也是在国际关系上走出和超越丛林法则、零和游戏的关键棋,也是破解一些国家试图对我国搞所谓“脱钩”“新冷战”的关键棋。

谈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未来发展前景时,黄平表示,我们还应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对地方—地方合作的支持与鼓励,并且,除了在经贸投资物流等方面之外,也包括在人文交流、民众互信方面加大支持与鼓励,例如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还有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些都可以给中国的地方和中东欧国家带来直接的收益,也有利于消除对中国的种种误解,破解对中国的各类污蔑。“调研先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是中国—中东欧合作中应该始终坚持的。例如,中国中东欧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过去已经起到了很好的研究与智力支持作用,今后还可以做出更多的具体研究和资料收集、数据分析、项目评估,以利于正在开展和将要开展的合作项目的实施与收效,使交流与合作更能取得多赢的结果。”黄平最后说。

2021-06-15 李元丽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原所长黄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8012.html 1 助推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高质量发展 8,01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