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眼

■ 故事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首战歌

王慧峰

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的最后一个堡垒被攻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在存在了72天后宣告失败。几天后,曾当选公社委员的革命诗人欧仁·鲍狄埃在悲愤交加中写下了气壮山河、悲壮雄伟的战斗史诗《国际》,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的革命理想和英雄主义气概。17年后,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在读到了鲍狄埃的这首诗后,以满腔的激情在一夜之间为之谱写了到今天广为世人所知的曲调。

之后,这首无产阶级战歌很快就被译成多种语言传遍全世界。

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首战歌,《国际歌》曾经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苏联的国歌(后成为党歌)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歌。

早在20世纪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若干种《国际歌》的中文版译文。但这些版本都没有附曲,无法演唱。

在中国最早翻译、附曲并唱响《国际歌》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据瞿秋白堂兄瞿纯白长子瞿重华回忆,瞿秋白是在莫斯科时首次翻译《国际歌》的,但具体时间已不可考。陈铁健所著的《瞿秋白传》中有这样的描写:1923年在瞿纯白家的风琴上,瞿秋白曾一边弹奏一边反复吟唱《国际歌》的译词,润色修改,其后还教侄子侄女学唱。

1923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新青年》季刊创刊号上发表了主编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为使《国际歌》成为中国广大劳苦群众的歌曲,他将法文“国际”一词改用音译“英德纳雄纳尔”,不仅从章节上唱得顺口,更是蕴含了他的美好期许:“各国都有译本,而歌时则声调相同——真是‘异语同声’世界大同的兆象”,传达了“全世界无产者唱起来同声相应、情意交融的意念”。这一译法,一直沿用至今。

几乎就在瞿秋白中译版《国际歌》发表的同时,远在莫斯科的诗人、翻译家萧三与陈乔年也翻译了《国际歌》。1939年,萧三在吕骥、冼星海的协助下,对《国际歌》的译词进行了几次修改,成为当时国内流传最广的译本。我们现在传唱的版本是1962年4月28日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根据萧三1939年的译文进行修改,经过集体审定后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一直传唱至今。

2021-06-17 王慧峰 ■ 故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8138.html 1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首战歌 8,13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