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委员故事

记者手记

最佳引擎

本报记者 韩雪

采访完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离开前,被民进中央机关大厅里的一排半身铜像牵住了脚步。

在嵌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银字的墙壁前,立着马叙伦、周建人、叶圣陶、赵朴初、雷洁琼五位民进前辈的半身铜像,每一位都是鼎鼎大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朱永新是一位学者型官员,他从事过教育工作、研究教育、进行教育实验,传播教育理念……可以说,他对教育的热情经久不衰,尤其每天都能够坚持阅读、写作这一项,就是践行着“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在与朱永新对话的过程中,我原来的一些教育观念,也开始有了新的认识角度。

比如,学校是什么时候开始普及的?从工业革命时期,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家庭走进工厂,确保工业生产有足够多会运用机器的合格劳动力,现代学校应运而生:一方面专门集中家庭当中的未成年人,另一方面是为工业生产培养更多人才。那么,在工业革命之前,教育是作为较少人能够获得的奢侈品,主要集中在家庭、家族等更基础的社会单元。

再比如,关于“零起点”。现在小学课程开设的前提,是假定所有孩子是“零起点”。但就以身边及自身例子可以发现,知识伴随着社会发展加速了在社会当中的传播范围,许多孩子在进入学校前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用朱永新的话说,有的孩子甚至可以算是“毛坯”了。这或许是当前学校教育与家长期望产生偏差的一种客观原因。

还有一种观念也可能会被颠覆:过去,学习是为了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准备,学习的课程内容,就是以后职业生涯将会用到的内容。而今,这种观念已经极不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终身学习将成为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状态。这种颠覆,也许会逐渐改变我们今天对于学校、对于教育一些习以为常的思维和模式。

必须承认,政协委员是最关注所在行业前沿的一批人,他们谈论的问题,看事情的角度,几乎可以看作是所在行业的风向标。

教育到底是什么?我总觉得是唤醒,唤醒自我,唤醒他人,让内心萌动成为每一个人前进的动力,那才是带动一生自觉前行的最佳引擎。

2021-06-22 韩雪 记者手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8397.html 1 最佳引擎 8,39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