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百年仍是少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侧记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庆祝大会现场放飞的气球。 本报记者 姜贵东 田福良 摄

本报记者 谢靓

当清澈的光线在空气中一缕缕弥漫开来,一群年轻人用动人的歌喉唱响了《唱支山歌给党听》。

这是7月1日清晨的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此隆重举行。在最靠近祖国心脏的地方,一张张鲜嫩的面孔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上青春的礼赞。

一百年前,同样是一群年轻人,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启航,由此开辟出一段奔向光明与希望的伟大航程。

百年仍是少年,满怀热爱、向阳而生。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天安门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在上空回响。

成立百年,执政七十余年,从50多名党员发展为9000多万党员,带领一个国家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这样的政党,放眼世界,没有第二个。

为什么能?因为赢得了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深刻感受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宗旨。”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刘家成难掩心中激动。

得民心者得天下。

20世纪40年代,美军派了一个观察组前往延安考察,他们看到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看到了“三三制”民主政权,看到不同阶层人民对共产党发自内心的拥护,不少年轻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延安,他们由此作出一句很高的评价——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走到槐花飘香的北京城,中国共产党的足迹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这句话。

江山如画,欣欣向荣,这是今天的中国;花团锦簇,红旗飘扬,这是此时的北京。当战机如雄鹰掠过天空,当100响礼炮响彻云霄,现场7万余人的脸上写满着振奋与欢乐,这,就是民心所向。

抚今追昔,全国政协委员唐旭东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觉得这个话讲得特别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党总是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推进改革和自我完善,与时俱进,这是一种大眼界大胸怀。”

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在那以前,世界各国人民见过的社会主义就是苏联那样僵化、教条的模式,而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气象与生机。

与时代同行,这是少年人的朝气,是这个百年大党能够历久弥新的奥秘。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全国政协委员肖钢说,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让他感触很深,“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发展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给全国政协常委毕京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一些西方国家以遏制中国崛起为目标,无所不用其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坚强意志的‘闪亮刀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英雄气概,也是青春无畏。

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百年前,红船上的青年用精神书写出最美的青春。

一百年后,一群青少年在天安门广场高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今日之青年对党的庄严承诺。

盛世如欢歌,百年正韶华。

亲爱的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青春永驻!

2021-07-02 谢靓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侧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8841.html 1 百年仍是少年 8,84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