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93岁老党员傅竹庭:

希望我老后还有所为

本报记者 徐金玉

6月28日晚上10点,93岁的杭州老人傅竹庭没有丝毫睡意,相反,他很兴奋。捧着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左看右看,满面红光、眉开眼笑的他,和家人们畅谈起这枚纪念章在他心中的分量。

“我入党65年了,能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拿到这枚纪念章,特别能感受到党对我们的关怀。10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真的很不容易……”

一堂“党课”俨然已经开始。而这一幕在家人眼中早已再熟悉不过。退休后的傅竹庭,自觉担任了党的模范宣传员,在各种场合、各个时间,都有他的精彩开讲。

社区讲“党课”

“中国现在发展得很好,美国发展也不错,那么,到底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啊?”一位老太太提问。

“这个问题可太大了,我可以讲很多。但时间有限,我就问你几个问题,你一定能从现实中找到答案。”随即,傅竹庭发出几个反问:“过去,老人有没有退休金啊?”

她摇头。

“有没有医保啊?”

“也没有!”

“你的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

“过去肯定是租的呀,现在当然是自家的房子了!”

“你看看,从自身生活的对比就能看出来,咱们的国家越来越好,你住的房子还是楼房,非常现代化,25层上下有电梯,生活多方便呀!我们现在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老太太一听也乐了。社会主义好,这是不言而喻的。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咱们国家3个月左右就基本控制住了疫情,国外有的国家怎样?在疫情防控期间,国家还提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入院治疗都免费。你看看,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现,国际友人都给我们点赞,多么了不起。再看看咱们的全国脱贫攻坚成果,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你说是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好啊,是不是党的领导好啊!”

老太太笑着连连点头,显然心悦诚服。

这番对话,就发生在一个平常的午后。当时,傅竹庭到大儿子家中度假,和新认识的社区老人们聊天,不知不觉就在那期间收获了一批听众。

有段时间,傅竹庭住院,甚至将党课开到了病房里。因为病友流动性大,换了一拨又一拨,他的党课就上了一轮又一轮。

儿媳提起这事,老人家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一乐:“我们只是互相交流交流!”

家中研讨会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更是傅竹庭开课的重要讲堂。

“总书记特别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过很多论述。我们家里就为此进行过小型研讨,一起聊聊要建立怎样的家风,大人小孩都要发言。我当时说了句俗语,叫‘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保持住这样的想法,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像这样的内部分享交流会,傅家经常在办。“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小家也要学习。而且,很多事要从我做起,我要时时反省、保持警惕,经常进行对照,要去努力做好典范。”傅竹庭说。

用笔书写正能量

“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很多东西老人都跟不上了,要怎么缩小差距呢,就要读书、学习,不断‘补钙’!我93岁了,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傅竹庭笑着说。

他每天的“补钙”日程可谓排得满满当当。

早上7点起先写1小时书法,在墨香中开启一天,已是他雷打不动、坚持了数十年的习惯;出门锻炼回来后,要读报,时报、商报、快报、老年报、《新华文摘》《报刊文摘》等,五六份报纸看下来已临近中午;午休后,他又开始伏案写作,写诗文、写评论、写小文章。不知不觉到了晚上,还要看新闻联播继续“补钙”。

正因如此,耄耋之年的他,思维和见识依然是与时俱进。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弄懂“三个问题”、答好“三张答卷”,都是哪三个?傅竹庭可以脱口而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怎样做到,他同样可以讲出自己的分析来;《居安思危论粮食》,他结合自身专业撰写评论;去年,有同事到美国硅谷进行科技交流,他还为此赋诗一首……

“我这一生有三友,以书法为友,以诗词为友,以饮茶为友。但我更想通过不断‘补钙’,能尽己所能,为党宣传正能量!虽然老了老了,还是希望要有所为,说不定还真能有所为!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傅竹庭说。

2021-07-02 徐金玉 93岁老党员傅竹庭: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8882.html 1 希望我老后还有所为 8,88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