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80岁老党员杨贤芳:

我的生活歌声嘹亮

本报记者 刘圆圆

今年80岁的杨贤芳说起话来底气十足,谈笑风生的样子一点不输年轻人。

“您的性格真好,笑声特别有感染力。”记者感动于这位老党员身上的活力,由衷地赞美又让杨贤芳的笑声格外清脆。她告诉记者:“我喜欢唱歌,歌声带给我快乐,也让我的生活充满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得知自己被授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杨贤芳特别激动。“当时在中学时我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那时还未满18岁,所以中学老师就把我的入党申请书送到准备录取的新学校。”说起自己56年的党龄,杨贤芳还有些小遗憾,“随后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入党的事也就此耽搁了下来。直到参加工作后,我才加入了景仰已久的党组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由于外出离京,没赶上全国政协机关统一颁发纪念章的活动,但杨贤芳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这枚纪念章。“前两天机关老干部局的领导特意带着纪念章来探望我,看着这枚纪念章,我感慨万千,当即挂在脖子上,庄严地拍了一张照片。”杨贤芳说。

“说起唱歌,确实有几十年了。”杨贤芳告诉记者,她唱的歌很多,随着时代的变化,每个时期的代表歌曲也不一样,“上小学时唱《刘胡兰》,后来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学习雷锋好榜样》《二小放牛郎》,看了小说《红岩》和电影《江姐》又唱起了《红梅赞》,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让潘冬子的形象深入人心,我们又唱响了《红星照我去战斗》。”

杨贤芳说,上小学时她家有个亲戚在学校教音乐,所以家里有歌本,又学了简谱,就自学自唱了不少歌曲。小学多个班级上大课时,老师就让她教大家唱《二小放牛郎》。“我有一年从北京回老家碰到几个小学同学,一见面他们就说,我给他们教《二小放牛郎》的样子,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杨贤芳说。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我们姐妹三人在农村大家族的生活中尝尽了酸甜苦辣,亲身经历了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日新月异,真是既感慨又感动。所以,我经常唱、也最喜欢唱的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为我对中国共产党有感激不尽之情。”

1960年大庆会战时,杨贤芳到了大庆油田工作。“我以前无论坐公交车还是火车,都晕车。在大庆油田经常出去开会,路途遥远,只能坐车前往。我和同事们就坐在解放牌大卡车的最前排,一路迎着风唱着歌,不管尘土飞扬,一直唱到开会处。就这样晕车的毛病也在不知不觉中治好了。”

1978年调到北京后,杨贤芳辗转待过多家单位,但歌唱始终没有离开她的生活。2002年从全国政协机关退休后,也成为全国政协机关老干部合唱团成员。“合唱团每周活动一次,一次唱上2~3个小时,大家的心情都特别愉悦。不仅有老师教发声的原理,如何运用丹田气,还学了不少新时代的歌曲。”

退休后,在家帮着带孙辈的杨贤芳,音乐课是她的必教科目。“我不仅教孩子们唱《刘胡兰》《二小放牛郎》《江姐》,还给他们讲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讲那些年纪轻轻,却为了信仰、不畏牺牲的英雄事迹。说到悲痛处,我和孩子们都流着泪……”

6月中旬,杨贤芳跟孩子们到海南旅游。“她们一路租车自驾,我就一路歌声嘹亮。”杨贤芳分享了女儿为她拍摄并发到家庭群组的小视频,上面写着:“80岁的老党员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一路高歌。”

杨贤芳说,只要还能唱,她就要一直唱下去,因为歌声中不仅有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更有新时代的朝气蓬勃。

2021-07-02 刘圆圆 80岁老党员杨贤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8885.html 1 我的生活歌声嘹亮 8,88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