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做“有志气、骨气、底气”的人民教师

刘丽君

小时候,天安门是歌谣《我爱北京天安门》中雄伟壮丽的模样,是课文《开国大典》上庄严神圣的地标,是我心中熠熠生辉的向往。让当年那个小孩童做梦都没想到的是,在成为党员的第12个年头,我能有机会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这是一份荣耀,更是我人生中极其珍贵难忘的一堂课。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大会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向青年发出的时代号召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颇为振奋。他寄语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句话更久久激荡着我的内心,让我思考:如何在普通的岗位上做一名“请党放心”的青年教师。

我的家乡在江西赣州,这里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从小在这方红色的土地上生活学习,耳濡目染中,我更对北京充满了向往。在这种激励下,我从小刻苦学习,一路求学来到首都。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感受到我们是幸运、幸福的一代人,生长在祖国繁荣昌盛的好时代,遇到了很多敬业良师。这种幸运、幸福的成长经历,让我萌生了这样一个梦想——“让更多的人也因为我的存在而更幸福”。于是,毕业后,利用心理学的专业优势,我在北京海淀的教育沃土上,成为一名架起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沟通桥梁的资源教师。

6年前,我一米六、孩子们一米二。我怀着一颗热情却有些忐忑的心,迈进了资源教室的大门,迎接了第一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包括自闭症、唐氏综合征、学业障碍、感统失调、多动注意力障碍、情绪行为问题等。6年里,我们彼此陪伴、一起成长。我与这些孩子交流、沟通,始终怀揣一颗至善至美的心,用真诚的话语,用母性的爱。慢慢地,孩子们开始依恋、信任我,他们开始愿意看我的眼睛,愿意听我的课,愿意和我说心里话。我给出的爱很快有了回报。6年后,我一米六,孩子们一米七。孩子们已经能很好地融入同龄人的生活,不少孩子还交到了好朋友,还有很多书画作品参加了各种展览,也都被自己心仪的中学录取了。今年六年级举行的毕业典礼上,这些“折翼的天使”也都表演了节目,在众人的掌声中绽放出如花的笑靥。

联想到这些画面,我更加深深地感受到能与这些特殊孩子相遇是我的幸福,而我和孩子们能生活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更是一种幸运,同时也更加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育人使命——不放弃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普通中小学得到最适合自己的融合教育,成为最好的自己,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当然,在此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规模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但这种融合教育的新局面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畏困难、努力创设更加接纳和包容的融合教育氛围;努力开发更加适合学生需要和个性化发展的融合教育课程,用仁爱之心和坚毅品质坚守融合教育之路,展现出党员的风采,做“有志气、骨气、底气”的人民教师。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教师)

2021-07-07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9077.html 1 做“有志气、骨气、底气”的人民教师 9,07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