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因地制宜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育

——广西民族大学的探索

全国政协常委 谢尚果

红色资源中蕴含共有精神家园的基因密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红色血脉,是最珍贵、最鲜活的教材,包含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崇高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铭记光辉历史,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红色江山,热血铸就。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铸就了伟大的精神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产生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沂蒙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好八连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了特区精神、孔繁森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世博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探月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

广西是一片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2021年4月25-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

在广西这片红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自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创建党组织以来,八桂儿女在党的领导下革命足迹遍布广西全境。从红色文化构成形态看,包括以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物质文化,以革命优良传统、文学、艺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精神文化等。从地区分布来看,广西14个地级市中11个市记载了红色革命历史,在空间上形成了百色市、桂林市、梧州市为三角,相互延伸,东连粤西、北接湘西、西连云贵的广西红色文化富集区,共有84个县被列入革命老区范围。在梧州成立的广西第一个党支部,大革命时期的东兰县农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及红军长征时期的湘江战役,抗日战争时期的昆仑关战役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广西战役……以这些革命事件为主线演绎生成的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清晰脉络,滋养着一方热土的人民。

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

将本地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资源,成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用红色资源中蕴含着的信仰、信念、信心培育青年一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为民族院校,广西民族大学与生俱来带着红色基因。在学校建立之初的20多年间,担任自治区领导职务的陈漫远、覃应机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兼任广西民族学院原院长。多年来,广西民族大学一直重视充分发挥广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政治导向、思想滋养、价值引导和精神激励作用,赓续红色血脉。

立足广西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其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讲好红色文化故事。通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学习英雄事迹等活动,以生动的故事和事例开展好“思政大课”,感染学生,从红色文化故事中汲取智慧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红色文化阵地。多年来,广西民族大学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特色,自主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思想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的红色文化场馆。

2010年5月,习近平同志到学校考察工作,参加了学校开展的“我与祖国共成长”党团主题教育活动。他勉励师生要志存高远、敏于求学、学有所成、锻炼成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广西民族大学思政教育最生动的资源。11年来,已有4万多名各族青年接受该项目的教育熏陶。2020年5月,新时代“我和祖国共成长”党团主题活动传习体验馆落成,这是学校打造新思想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借助传习体验馆开展各类理论学习及实践活动,增进各族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各族师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

解码广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文化研究。1978年4月广西民族大学设立中共党史本科专业。思政课和党史教学研究团队通过深入挖掘和开发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使红色文化资源可听、可看、可读。学校成立了广西民族大学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组建了一支红色文化研究队伍,取得了国家重大项目在内的高级别项目和高质量研究论文与报告,筑牢了广西民族大学红色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论认同。

激活精神传承力量,开展红色文化实践。近年来,广西民族大学积极参加广西教育厅等组织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学生到全国各地红色文化遗址、纪念馆等进行参观学习。同时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打造集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启发性、文艺性为一体的“大思政课”,组建“红石榴”学生宣讲团,使之贴近实际、形式多样、富有温度、深入人心。运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观看《血战湘江》《秀美人生》《红色传奇》《觉醒年代》等主旋律电影和电视剧,丰富和拓展了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强化校内校外实践相衔接,组织学生前往百色起义纪念馆、湘江战役纪念园(馆)、广西革命纪念馆、昆仑关战役旧址、邓颖超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追寻先辈足迹,聆听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让学生们感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丰富的学习实践体验中,大学生们感悟了红色文化的深度,增强了对革命精神的认知与理解,树立起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将精神力量转化到专业学习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上,进而增强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信心,使之成长为“有志气、骨气、底气”的中国人。

(作者系广西民族大学校长)

2021-07-07 谢尚果 ——广西民族大学的探索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9082.html 1 因地制宜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育 9,08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