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学术家园

再访安江农校

——忆袁隆平先生

李健

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院士逝世。我当时正好在长沙。

当天的13点38分,我乘高铁去了怀化。安江农校就坐落在怀化的洪江市,是袁隆平院士研究出杂交水稻的地方,也是他工作和生活了37年的“第二故乡”。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来长沙和怀化了。我不禁迷茫:这难道是冥冥中的天意?让我在袁先生逝世的时候来到长沙和安江农校,跟他告别。

安江农校(现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系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1939年建校于湖南省武冈市竹篙塘,因日寇南侵,抗战时期内迁于安江。校址坐落在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圣觉寺里,清澈的沅江从校旁蜿蜒流过,远处是巍峨秀美的雪峰山,山水相依,景色优美。如今,以前的安江农校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袁隆平院士是该校的名誉校长。

我的外公和我的父亲都在安江农校工作过,我母亲的家与安江农校的围墙,只有不到200米。袁隆平先生1953年来到安江农校工作,我父亲于1961年也来到安江农校,与袁隆平同事多年。我出生在安江农校,一直到6岁才离开,小时候经常去安江农校校园里玩。这次我来到怀化,是到怀化学院去做学术交流,原计划是没有到安江农校的行程,但在我心底,有一个强烈的声音:一定要到安江农校看一看,跟袁隆平先生作最后的告别,如果今天不来,我会后悔一辈子!

在怀化学院做完学术交流后,在几位怀化学院老师的陪同下来到了安江农校,我母亲家的几位亲戚已经在农校的大门口等着我了。

农校有两个大门,进入新大门后,再走一段,就能见到安江农校的老大门,这个大门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了。过去,安江农校就是这个老大门,在大门外还有一个操场,现在盖了不少房子,让我有点陌生。

进入校园后发现,校园里依然保持着过去几十年前的模样,保留了1939年至1986年间所建的各类教学及科研设施。袁隆平旧居、杂交水稻温室、办公楼、师生宿舍、校训牌、图书馆、鱼塘、试验田、游泳池……一切都是熟悉的模样,熟悉的道路、熟悉的房子,不过树木更加郁郁葱葱了。

在校门口右边不远处,有一栋红色房子,建于1939年,美式鱼鳞板建筑,为湘西最后一战的中美联合指挥所,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曾居住在这儿,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它的旁边,同样还有一栋苏联专家的住房,这些房子已80多年了,仍然结实耐用。

当袁隆平先生逝世的噩耗传来的时候,安江镇各界群众无比悲痛,数万安江人民冒雨来到袁隆平院士工作生活了37年的安江农校纪念园参加吊唁活动。

30多辆公交车、50辆出租车、200多台电动小四轮车司机免费接送参加活动的人员。校园里设了多处纪念袁隆平先生的场地,随处可见一幅幅怀念袁隆平先生的横幅。

“深切怀念袁老师”“禾下乘凉的夙愿一定会实现”“安江人民永远怀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安江人民深情谢谢期盼袁隆平院士魂归故里”……朴实的语言深切地表达着全镇人民的哀思和悲痛之情!

吊唁的市民冒雨行走,他们高举袁老的遗像、横幅,泪如雨下。安江人民对袁隆平怀有深厚的、独特的情感。安江地理位置偏僻,当年袁隆平大学毕业分配到安江农校,从长沙到安江坐了两天的车。正是因为有袁隆平,安江镇才成为世界稻作文明和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之一,正是因为有袁隆平先生,今天才引起世人如此的关注,让大家记住了安江这个地方。

我来到农校的标志性建筑纪念碑,碑上所写的“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是袁先生科研的动力,也是袁先生一生的追求。纪念碑周边摆满了花圈和花篮,我给袁先生献上了我定制的花圈并三鞠躬,表达我的哀悼之情和对袁先生的敬意。

走在校园里,我脑子里一直想着跟袁先生有关的事情。

沿着农校的主道往前走,前方是一片水田,这是袁先生当年的实验田。第一粒提高粮食产量的种子,就产出于这片试验田里。在南方种植水稻,必须有水,人必须到水田里去干活,今天正好有一群学生在这儿进行农学实验,在田里还有几个学生在弯腰忙碌。看到这里,我依稀看见了袁先生当年在田里的身影。袁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他的工作就是在田地里,需要经常下到田里,日晒雨淋,田里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蚊子、蚂蟥和虫子。我记得我当年下到水田里的时候,没有多长时间,裸露的腿部就会有蚂蟥在腿上吸血,头上被蚊子送上几个大“红包”。在这里研究,不需要高楼大厦,需要的是一颗持之以恒的报国之心。这里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当年袁先生的工作精神。

再往前走,左边是一层平房,上面写着几个大字:节约粮食光荣,这里便是学校食堂。尽管安江农校研究的就是粮食,应该不缺粮食,但他们更懂得粮食的珍贵。

过了食堂后,看见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袁隆平先生旧居,我的心里一阵激动。在道路左边,一栋熟悉的小楼映入眼前,那里就是袁隆平先生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门口放着两个花圈和袁隆平的遗像。从20世纪80年代起,袁先生一家在这里居住了一段很长的时间,虽然后来他调到长沙的省农科院工作,但经常回安江农校工作和居住,也许袁先生更依恋这里的环境,依恋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是他杂交水稻取得突破和成功的地方,是他的梦想起飞的地方。他曾说过最想吃的菜,是安江菜;最想说的话,是安江话;最想喝的水,是安江水;最想看的风景,是安江的四季。

想当年,袁隆平先生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当教师,他的母亲知道后,拿着一份小小的中国地图,陪着袁隆平在地图寻找那个陌生的地方。母亲的手指从重庆慢慢地指向湖南,从湖南的东部指向西部,找了很久,终于在湘西的沅江边上找到了那个不起眼的小点。看到这个地方,母亲叹了口气说:“孩子,这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虽然山水秀丽,毕竟那地方偏僻落后,你到那儿免不了要吃苦的呀……”袁隆平淡淡一笑,对母亲说:“男儿志在四方。我年轻,吃点苦无所谓。”

安江农校是袁隆平院士梦开始的地方。我有理由相信,直至晚年,那些在农校风吹日晒的日子依然会出现在袁老的梦中,在梦里,袁老一定面带着我们熟悉的微笑,满足地注视着沉甸甸的稻穗……

先生之风,山高“稻”长!永远缅怀,永远致敬!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2021-07-12 李健 ——忆袁隆平先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9298.html 1 再访安江农校 9,29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