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推动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保障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数量为导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导致少数食用农产品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等质量安全问题,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农产品质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要按照“十四五”规划部署要求,强化绿色导向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动农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综合委员们的意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农业产地环境这个要害。统筹考虑土、水、气等要素,控制重金属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同时遏制工业“三废”等向农业农村扩散,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多措并举打好农业产地环境治理持久战,有效提升农业气候资源和各种投入品的利用效率。
二、抓好农业科技这个根本。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种业创新、绿色生产、智慧农业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联合攻关,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农业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调研中有地方同志反映,当前基层农技人员队伍不稳定、素质不够高,推广经费不足,希望加大农技推广财政投入力度,同时拓宽资金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三、抓好大国小农这个关键。小农户长期受到知识不足、信息和资源缺乏、服务支撑不够、抗风险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过量施肥用药,或不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建议强化对小农户的宣传教育,发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等模式,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要通过公共服务供给,降低小农户技术获取成本,提高小农户市场议价能力,建立健全优质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使小农户具有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绿色订单合同或者协议的契约约束,规范小农户的生产行为,帮助小农户实现绿色标准化生产。
四、抓好质量安全治理这个防线。完善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做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水平,实现质量安全的全程可追溯。强化监管协同,改变资源分散、体制分割、管理分治的碎片化现象。完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多元共治模式,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方治理合力。重视夯实基层监管力量,稳定基层监管人员队伍。涉及农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的机构改革,不能“上下一般粗、全国一刀切”,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推动监管力量下沉,保障基层监管力量,解决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