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兵
编者按: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数千年来,福建人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遗产;武夷山、鼓浪屿、泰宁丹霞……散布在全省各地的自然遗产,向世界展示着“福建精彩”。
八闽甲第,文化千年。福州,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三山两塔两条街”的古城格局保留至今,千百年来孕育出三坊七巷“士林”文化、上下杭“闽商”文化、老仓山“治学”文化、烟台山“万国建筑”等,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746处,积淀了兼容并蓄的人文底蕴,彰显了韵味绵长的独特魅力。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前瞻性思想和开创性实践,既为八闽大地的文化传承与复兴注入了时代活力,也为后来者薪火相传传递文明之光铺下了坚实的道路。
一直以来,为了倾力助推福州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各项工作,倾心呵护历史文脉的更好传承,福州政协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遗余力,付出了大量心血,从呼吁加大“三坊七巷”涉台文物保护力度,到聚焦福州古厝活化利用,再到省市联动推进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只为讲好“世遗”故事,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擦得更亮,为福州加快建设成为繁荣兴旺、宜居宜业、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更是奋斗者铸梦的见证。
2019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落定福州!从阿塞拜疆传来的这则消息瞬间登上头条,成了那个夏天福州人最津津乐道的消息。
千年文脉代代传,滋养着有福之州,以及生活在这片热土的人们。几年间,福州——这座滨江滨海古老之城呈现的新风貌,随着“世遗”大会的日渐临近,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为城市里最容易“看得见”的气质。
从闽江上游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昙石山遗址,到沿江两岸的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再到下游的马尾福建船政旧址;从城市中心的“三坊七巷”明清建筑群,到城郊鼓岭中外文化交流地;从寿山石、脱胎漆器、软木画等传统工艺,到闽剧、伬艺等传统民间艺术……一座现代化闽都古城傲立在八闽大地。阔步迈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做好闽都文化活态保护,搞“活”这座城,在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中,福州市政协助力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寻迹:
绽放福州古厝光彩
镌花刻鸟,画栋雕梁,檐牙高啄,燕脊飞天。这便是千年闽都城里风貌依旧的福州古厝。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为《福州古厝》一书撰写了序言,用充满感情的笔触,形象描述了福州的山川形胜,其字里行间,浸透了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
世界瞩目福州,古厝惊艳世界。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助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福州古厝、文化遗产永远绽放光彩?
在“世遗”大会落地福州的三个月后,2019年11月,福州市政协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确定的福州古厝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进落实情况,安排了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前的全体委员专题视察,由市政协各专委会牵头成立8个视察团,分赴12个县(市)区开展福州古厝保护工作情况视察活动。
“古厝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业性人才缺口较大,资金可持续投入面临一定困难。”“建议建立工匠培养体系和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组建古厝保护专家库。”“要探索共建共享共发展机制,打造一批体验版的古厝场馆,逐步活化古厝文化资源。”……随着视察的一次次展开,又一次次深入,委员们对全市古厝保护工作情况有了更直接和全面的了解,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只有与原住民共建共享共发展,古厝保护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带队参加视察的市政协领导表示,希望有条件的县,可探索引入生态股概念,建立起资源产权机制,对古厝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科学开发,讲好福州“世遗”故事,使“绿水青山”变成惠及当地村民的“金山银山”。
时光奔走间,84个福州古厝保护项目视察工作虽已完成,但委员们对福州古厝保护的思考正开始发酵……
近年来,福州创新性地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2020年,市政协号召委员全方位参与福州古厝活化利用、福州特色元素的创新型保护和利用、螺洲古厝人文内涵挖掘和保护、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建筑群保护和利用等,有力助推福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多年努力,福州不断保护和挖掘闽都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但仍存在福州古厝特色元素挖掘和提炼不够系统和全面的问题。致公党福州市委会提出集体提案《关于福州特色元素的创新型保护和利用的建议》,被列为市政协2020年重点提案,由市政府、市政协联合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达成了加大福州古厝主题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建设“5G+VR”同步课堂等共识。协商成果也汇总形成项目任务工作清单,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限,成为相关部门抓工作落实的有力推手。
《福州市政协2020年协商计划》将“螺洲古厝人文内涵挖掘和保护”列为专题协商议题,成立由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牵头的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剖析螺洲古厝现状,明确螺洲古厝保护修复利用的意义,并通过分析存在问题研究相应对策,形成了调研报告。去年11月,市政府、市政协联合召开专题协商会,达成了诸多共识,为相关部门更好地保护、挖掘和利用螺洲古厝资源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同时,“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建筑群保护和利用”作为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持续到今年年底,市政协将通过梳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建议,推动保护利用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2019年开始,福州市政协和福建省艺术馆联合筹划举办“林徽因——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展览和《林徽因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图书编辑工作,于今年6月正式展出和印刷出版。该书较为全面地记述林徽因在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保护古建筑方面所作的贡献,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今年,为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市政协于4月10日在“三坊七巷”严复书院主办了“追求真理·爱国兴邦——纪念严复逝世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于6月12日协办了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于7月9日主办了“古韵新风”——石桥三山两街区写生作品展……
如今,黛瓦相连的福州古厝,在遵循“最小干预”的保护修缮原则的基础上,被活化利用,融入文化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让古厝焕发新光彩,成为群众品味历史、体验民俗、回忆乡愁的好去处,成为榕城的地标美景。其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年接待游客量已连续多年突破1000万人次。
传承:
再现非遗技艺活力
从脱胎漆器、油纸伞、角梳等传统工艺“三宝”,到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等新工艺“三绝”,再到“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三大历史文化街区……惯于讨论福州现代活力的人们恍然发现,其更是一座“怀旧”的城市。
“怀旧”,不仅在于其拥有深厚遗蕴,更在于其把非遗传承融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中,不断创新非遗文化业态,让“光阴的故事”有了更具魅力的叙述方式。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华灯初上,走在福州朱紫坊漆艺术文化街区内,仿佛穿越时空,一街水巷,坊路交错,人潮涌动,众多漆器、漆画、漆艺等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欣赏购买,“烟火气”十足。
早在2015年,“福州漆文化品牌建设”就被确定为福州深化改革的试点任务之一。多年来,福州在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通过举办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打造国际漆艺高端展示品牌,漆文化发展成效逐渐凸显,氛围日渐浓厚。
“建议持续加大投入,按照有关规划引进漆主题业态,明确项目序时进度,切实将朱紫坊漆艺术文化街区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漆文化’为主题的新型休闲体验式的‘双创’历史文化街区。”市政协先后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补短板。带着调研所见所感,委员们话心声、说期盼、提建议。
在福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全会上,市政协委员卢为峰领衔提交的《关于福州市漆艺产业、产品发展的建议》提案,提出了“做大做强已列入福州市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的‘朱紫坊漆艺术街区’和列入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福建省众创空间的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等建议,被福州市政协确定为“2017年市政协十大重点提案”之一。
2017年3月始,一场聚焦助推漆艺产业、产品发展的深度调研活动拉开帷幕。由市政协副主席林恒增带队,市政协文史学宣委承办,相关市政协委员、市直有关部门参与,历时4个月,共开展5次调研活动,形成了一批有深度、有力度、有分量、有质量的调研成果。市委宣传部、发改委、国资委、经信委、财政局、文广新局、教育局、旅游局、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文投集团、晋安区人民政府等单位纷纷又对提案的内容和调研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作了及时回应。
“孩子们,你们了解软木画吗?”“你们知道软木画是用什么工具制作而成的吗?”……时下,在晋安区西园中心小学已经开办15年的软木画少儿实践基地里,软木画协会的老艺人正在为孩子们上一堂特殊的“非遗公开课”,他们以笔代刀,以木作画,塑造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引得孩子们时不时发出惊叹声。
在日益繁荣的科技浪潮席卷下,“慢工细活”的传统技艺面临着边缘化乃至失传的尴尬局面。2019年7月,省市政协举办“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提案联合督办“回头看”专项民主监督座谈会。会上,福州市、省直相关单位负责人、政协委员、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在座谈交流中积极互动、为非遗资源寻找出路。
“此次时隔10个月的‘回头看’,展示了各部门推动传统手工艺传承保护的决心,更体现了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实效。”市政协委员郑幼林如是说。
“‘省市政协提案联合督办’对市政协来说,既是督促,也是示范,市政协将认真学习,不断提升政协提案办理协商水平和政协工作质量。”市政协副主席雷成财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市政协要积极建言献策,助推福州手工艺保护与传承。
与此同时,自2018年初开始,市政协组织征编了《叙事——福州闽剧评话伬艺保护传承的集体记忆》一书。历经三年,于去年9月付梓出版。全书以政协文史资料“亲历、亲见、亲闻”的叙事方式,展现了闽剧、评话、伬艺在新中国获得新生、在改革开放后进一步繁荣发展,以及一代代地方戏曲工作者对福州传统艺术的坚守和追求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出版后,新书首发仪式暨学习座谈会举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就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闽剧、评话、伬艺等非遗,与表演艺术家、资深文艺工作者热烈交流互动,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勉励文艺工作者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推动福州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如今,福州老旧的街区“腾笼换鸟”,摇身一变成了集创业创意联合办公、艺术活动、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新街坊”,“诗和远方”的组合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
守护:
唤醒千年古城生机
近日,福州新店古城遗址公园(一期)建成。这个沉睡千年的古城遗址,承载着2200多年前的闽越文化信息,从1985年偶然被发现开始,历经九轮考古发掘、列入保护名录,到今日终于旧貌展新颜。
新店古城遗址是福州根之所在、源之所系。当人们在感悟着福州厚重的历史、感喟于“海滨邹鲁”悠久灿烂的文化时,不一定会想到,这数年间,在福州市政协的带领下,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为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保护好这方净土所做的努力。
2018年9月25日,历经6个多月调研考察,市政府、市政协召开“福州新店古城遗址的保护修复利用”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课题报告展开交流,探索保护修复利用的思路,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力求将其打造成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名片。
2021年2月9日,为进一步夯实协商成果,市政协就“保护冶山文化文物的措施”“福州新店古城遗址的保护修复利用”两项议题组织开展“回头看”视察活动,课题组成员、文史研究员和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看实地、赏新景、献良策,再次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早前,冶山一带虽有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整体环境却十分破败。”作为当年提案人之一,市政协委员钟薇全程参与视察座谈。时至今日,再忆彼时调研情景,她仍感痛心。
当年,她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快推动冶山文化和文物的保护,并提出分阶段实施的具体规划。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她的提案被确定为2017年对口协商议题,并通过协商将成果转化为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艰巨任务。近年来,市政协除了精准选题,做到与党委政府工作思路的密切配合,还实事求是,提出符合实际、具体、有针对性且切实可行的建议,并进一步凝聚共识,在探讨、交流中逐步获得与福州市直部门的共识,在协商完成后由政协委员持续助力推进协商成果转化。
其中,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因历史遗留问题,多家省级单位的办公、宿舍用房在此片区内,所以涉及省、市、区各级部门,配合支持搬迁有难度。这成了冶山保护开发的最大难点。为此,市政协委员联动多方力量,呼吁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落实相关责任,形成党委、政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凝聚共识、群策群力、共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如今,除了新店古城遗址公园,冶山春秋园所展现出的历史风貌同样令人惊喜。走进公园,仿佛打开了千年古都的“时光隧道”。通过打通公园西、东、南入口,提升北入口,梳理园区和山体绿化景观,疏浚欧冶池水体,修缮剑光亭、喜雨轩、泉山摩崖题刻、仁寿堂,设置无诸、欧冶子雕像和浮雕景墙,发掘展示了唐代马球场遗址等,公园重现冶山在汉、唐、宋、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展示福州作为闽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发展与变迁。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不久前,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市长尤猛军赴冶山春秋园、新店古城遗址公园(一期)调研,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切实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留住文化根脉、守住城市之魂,着力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夯实文化根基。
历史赋予了千年榕城辉煌的昨天,已然成为福州人民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今天,在奋进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福州市政协将汲取先行者的智慧和营养,在继承与发展的路上,持续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持之以恒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助力打造有福之州更具韵味的精神家园,让文化遗产保护的“福州模式”,带着历史的荣光走向“世遗”大会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