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吕萍
7月14日,中国经济2021年半年报发榜。成绩是干出来的,勇气是赞出来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机构的一致点赞唱多,维度众多,理由可信。
数据发榜,我们可以有哪些关注点?接力跑交棒,我们又有哪些发力点?全国政协委员有话说。
货物贸易同期“最好” 促进消费“他山”可鉴
总值达到18.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7.1%,且连续13个月同比正增长——用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的话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好水平!
而通过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的分析,我们也能了解,中国出海货物的几种去向——目前,我国海外仓的数量已经超过1900个,总面积超过了1350万平方米,业务范围辐射全球,其中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海外仓数量占比将近90%。
可以说,中国大市场拉动了全球消费。而一些国家在促进消费方面的好做法,用委员的话说,我们可以借鉴。
“有些发达国家为了形成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制定了消费促进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先制定一份系统的、远近结合的一揽子全面促进消费的规划性文件。”谈及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房爱卿说。
房爱卿认为,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数据看,最终消费率、消费贡献率、消费增长率与城市化率、中等收入人群所占比重相关性最高。因此高质量发展经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优化分配结构,促进共同富裕是全面促进消费各项措施中的重中之重,而且消费能力提高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形成良性互动。
降成本,物流、制造业还有空间
公路、铁路、空运、航运……环顾国内,我们也仅用了半年时间,就让快递业务量突破了500亿件,收入近4800亿元。如果将这些快递全部视为国内包裹的话,按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人口数14.1178亿计算,上半年我们每个人会有35.4个包裹!
在业界人士看来,用4句话可以解释行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寄递网络由下乡向进村迈进,快递下乡还不够,更牛的是快递快速进村;二是寄递服务由传统电商向全领域拓展,电商已经被冠以“传统”二字,比它还能拉动消费的模式包括直播带货和社区团购;三是生鲜服务方案优化升级,现代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唯快不破;四是跨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国际全货运航线密集开通。
“成绩来之不易,自满还为时尚早。”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表示,快递投放量多,既说明需求侧给力,也说明物流交通给力,但在多与快的同时,我们还要追求好。
怎样才算好?“降物流成本!”王先进指出,要看到运输结构不经济的问题依然存在,宜陆则陆、宜水则水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1000公里以上的公路货物运输普遍存在,甚至还有从上海到喀什5000公里的公路运输在运营。我国公路运价约为0.4元/吨公里,约为铁路的3倍、水路的6倍。如果能引导公路长距离运输转移至铁路、水路,我认为会有效降低综合运输成本。”王先进说。
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内外贸发展更加车轻马快。
而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看来,制造业企业所要肩负的综合成本,也应想方设法降下来。
除了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肖钢认为,降成本不能光省眼前钱,还应着眼长远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健全培训体系,切实解决熟练技术工人紧缺问题。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优秀技术工人留在制造业,提高制造业企业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税负水平和制度性成本。
当然,更有力度的降成本方式,或许还需要问计创新。“这里包括创新投入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保护机制,加强创新投入连续性,营造开放创新生态。”肖钢说。
用货币政策定力稳住外来“热钱”
有人会问,上半年中国经济并不缺钱,为什么委员普遍会关注成本或杠杆话题?
答案很明确——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上半年新增8.37万亿元,同比少增了4021亿元。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短期贷款同比少增,而“减”下来的额度全部转入了中长期贷款。
还有一组数据令人兴奋——商务部称,2021年1-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07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7%(折合909.6亿美元,同比增长33.9%;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较2019年同期增长27.1%。
“我们不仅要使用外资,更要引导外资。”在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看来,无论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还是基础设施领域的中长期贷款,还有除房地产以外的服务业,特别还要点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名,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合拍度在上升,广义货币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也基本匹配。“我国信贷政策更注重短中长结合,这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来讲,也会带来更好的示范效应,我们希望来中国的所谓‘热钱’都能稳下来!”周延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