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吕萍
百年未有之疫情,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往哪里走?人民幸福生活如何追求?这虽不是中国一国所面临之“考题”,但中国一定是那个成绩优异的“考生”。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保持韧性,保持定力。“期中考试”答卷可圈可点的同时,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跳出成绩,直奔未来而去。
过度担心通胀没道理,
适度流动性投放很必要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而工业要发展,原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20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主要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以及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主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开始“涨”声不断。同样,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也有所抬头,今年6月末,已达到8.8%,市场普遍担心,工业品价格上涨将影响耐用消费品价格。
“无须过度担心所谓的通胀压力。”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一直密切关注这一话题。在回答我们的提问时,他给出了3条“无须过度担心”的理由。
其一,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水不涨船不高。
其二,当前我国农副食品供应充足,供需总体平衡,猪肉价格连续4个月呈现单月10%以上的下跌,且跌幅进一步扩大。
其三,伴随经济稳步复苏,生活用品价格将保持稳定。
“担心不必要,但我们也需要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对中小微企业成本的推动和投资的压制,需要配以适度的流动性投放。”这是杨成长的建议。
高学历不意味着有本事,
真本事“变现”需政府市场托底
6月,毕业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5.4%。这一数据引起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贾楠的关注。
“在毕业季,这一数据比例是可以理解的,一些不急于就业的学生可以采取缓就业、慢就业的做法。但事实上,制造业还是非常缺乏人才的,技术工人、工程师都比较缺乏。”为此,贾楠建议学子们不要眼高手低,高学历不意味着真本事,要积极参与岗前培训;用人单位的招工条件也不应一味追求高学历;而且学生学业延长也将引发晚婚现象,结婚晚必然使得生育晚,甚至影响到生育质量,这与鼓励生育政策存在矛盾。
同样是谈人才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则认为,让专业人才发挥出专业作用,需要同步释放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从政府角度看,要完善并用足用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制度工具箱,在破除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障碍上要有胆识有魄力有力度有速度。给科技创新企业市场机会,优化营商环境。在一些领域和环节,比如全局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政府要当仁不让发挥决定性作用,包括投入的倾斜、要素的集聚、力量的协同、保障的到位。强化科技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在人才培养、选拔、使用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机制;从市场角度看,中国有全球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又是我们坚实的底气。一方面,我们支持培育本土科技企业壮大要不遗余力;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外资的力度不能减,步子不能停。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发挥,可以赋予中国科技企业和产业链供应链强大的活力与韧性。”郑永飞这样说。
一枝一叶总关情,
少了中小微企业可不行
谈就业,就得谈企业。而一谈起中小微企业,很多人关心,也有一些人为之揪心。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推动发展普惠金融,密集出台惠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力稳固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中小微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活跃的市场主体,保中小微企业,就是保就业、保民生。因此,保持持续稳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纾困惠企、激发活力,对于促进中小微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话题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叶青颇具发言权。
展望未来,叶青建议,一方面应进一步增强为中小微企业纾困的精准度,另一方面也应进一步夯实中小微企业发展基础,特别是从体制机制上为中小微企业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确保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政策红利能够及时走深走实、做到应享尽享。
围绕这一话题,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杨正国透露,2020年陕西省工商联组织的调研发现,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改善尚不明显,隐形的门槛依旧没有完全消除。“特别是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经营压力,对资金的需求将更加强烈。这次降准后,希望政府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杨正国表示。
“我国农业、畜牧业等上半年取得的成绩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日益凸显。更重要的是,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确保粮食、肉奶蛋、蔬菜、果品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谈及此,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这样表示。
他同时认为,展望未来,应继续加快农业数字化政府标准体系建设,政府标准应以满足数字农业公共管理需要和有效矫正市场失灵为目标,推行最低强制标准,确保数字农业经营主体能够遵从。同时,要聚焦重要农产品,形成农业物联网建设的市场参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