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惠兵 通讯员 陈鑫炜 黄瑜鹏
“先吃黄连苦,后享蜂蜜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福建南安全体干部群众发扬的精神接续奋斗,努力向前奔跑;悠悠东溪水、妖娆九日山诉说和展现的是全国百强县的“实力、绿色、小康、活力”……百年变革,换了人间。
日前,在南安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下,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媒体采风活动让记者们真切感受到南安全方位发展带来的历史巨变。
17万家市场主体,3万多家民营企业,14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7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07家亿元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6%……从无到有,从概念到现实,从白纸到画卷,围绕打造五大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一张张以高质量发展绘就南安美好新时代的蓝图正次第铺开。
在坐拥近万亩的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备受青睐,其中,半导体科技产业项目将打造集半导体辅材辅料、电子信息、半导体产业终端应用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的产业集聚区,形成集研发中试、加速器和产业基地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未来10年内,园区计划投入上千亿资金,实现产出上千亿。”自开园以来,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蔡映辉倍感压力,用他的话说,“天天忙着找‘萝卜’(人才)来填‘坑’(职位)。”
如今,在各个园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早已成为共识,各级园区正争先恐后地加入“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潮流中。
在九牧厨卫4.0项目建设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接单数据到生产成品大概需要二三十道工序,但通过数字化分拆进行智慧转化,我们的人力成本可以节约50%,未来还将实现年产300万台智能马桶的产能水平,智慧数字化水平居全国首位。”
作为全国唯一的石材智慧产业园,水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安国际石材智慧产业园引入了海尔工业4.0和智能制造技术,按“三带、五区”的空间布局,建设“互联网+智能制造”石材专业化园区,推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
有高大上的硬件,更需要跟得上的服务。今年4月份,南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全省首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智慧导办,为项目业主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个性化”定制和“全流程”导办服务。
“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浏览次数3400多次,已服务项目引导次数460多次。未来我们将持续丰富完善智慧导办平台功能,实现‘智慧导办+团队帮办’,全力助推全市项目建设提质提效,促进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叶长青“晒”成绩的同时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戴上安全帽,走进南安体育场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见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来回穿梭的吊车、挖掘机,一字排开的桥墩,密密麻麻的支架钢管,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作为南安市今年在建的省级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5亿元,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将为南安中心城区的民众提供最佳的休闲运动场所,更为当地下一阶段承接运动赛事提供硬件保障。
该项目只是南安市众多省级重点项目的一项。今年南安市共有57个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盘子,其中,在建项目49个,年度计划投资181.7亿元,均居泉州市首位。
沿着西溪河畔的健身步道,市民林永莉每天都会步行40分钟,到城西湿地公园晨练。“自去年10月开放以来,我每天都来公园‘打卡’,这里有人工湖、人工岛、观鸟台,还配套建了篮球场、门球场等,真是好地方。”林永莉高兴地说。
对此深有体会的还有市民洪育义。在皇家滨城小区,辟有一间面积200平方米的百姓书房,1万多册图书分类整齐陈列,还配置了桌椅和茶几,供读者阅读、小憩。“这里环境安静优雅,图书种类很多,闲暇时余,我们都喜欢来这边充电学习。小区里的孩子也来得很勤,作业一做完就过来看一会儿书。这样的生活以前哪里想到。”说起“家门口”的这座百姓书房,洪育义竖起大拇指。
家住蔡氏古民居的蔡启昌的幸福感则来自家乡的变化。
“以前,这条路不下雨是‘泥路’,一下雨就变成‘水泥路’。”回忆起早些年通往家门前的道路,蔡启昌感叹,“没想到,才过了几年,出门就有水泥路,抬脚便上了公交车!”蔡启昌喜笑颜开。“城市发展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十三五”以来,人们亲眼见证了南安的变化,营商环境越来越优,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交通出行越来越“畅”、群众腰包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