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吕萍
这两天,随着中国2021经济半年报发布,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进入经济“期中考试”发榜期。人们看到,疫苗“加持”之下的经济快速复苏,呈现出不稳定、不平衡和不确定性——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沟通壁垒依旧存在,个别发达国家标签式的政治经济学损人不利己。
“经济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促进各国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和提升专业化水平。2000多年前,《淮南子》和《史记》中就传递出了‘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多易所鲜’‘以所工易所拙’的自由贸易思想。在今天,这些话依旧具有生命力,因为携手共建开放型经济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异常重要的。”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这样表示。
谈及当今全球经济增长,包括张宇燕在内的众多专家都提出要维护其强劲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要实现上述目标,张宇燕认为我们只能聚焦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即从导致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技术进步和分工专业化出发。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分工专业化可以通过交换或贸易提高劳动生产率。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特别提到,经济增长源泉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一增长的原因是分工和专业化,而这又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市场越大,分工就越细密,各国的专业化生产优势就越容易实现。只有开放,各国才能参与到全球分工和专业化当中来,通过国际贸易得到‘贸易收益’。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显不平衡不稳定,特别是西方个别发达国家出于一己之私强调‘脱钩’的背景下,我们尤其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巩固和拓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要发挥跨国公司在促进建立开放型世界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坚决抵制把跨国贸易投资问题政治化。”张宇燕这样说。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一直在行动。“我们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未来5-15年中国将会奉行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和更全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当然,在这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爬坡过坎。”张宇燕认为,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方面,面临的问题还比较多,还有很多障碍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加以克服。
区域合作的好消息来自越来越多的国家立法机构通过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中,中日两国立法机构对RCEP的认可,标志着RCEP真正开始走上轨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到2030年RCEP将使全球收入每年增加1860亿美元,可为成员国经济增长贡献0.2个百分点。
不那么好的消息,来自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落地程序因欧洲无理对华进行制裁而被搁置。“CAI是一个实现中欧互利共赢的协定,如果实施,可以惠及中国和欧洲更多国家企业与百姓。相信中欧双方在不远的将来能够运用政治智慧稳妥推进CAI的最终实施,为建立开放型世界经济新体制作出贡献。”张宇燕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