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暑假,亲情作伴好还乡

周世恩

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城市外来人口约占城市人口比例在40%左右。这意味着,不少的家长有机会趁暑期长假,带着孩子回乡省亲休假、休闲放松。如何利用这一段相对较长的亲子共处时间,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提升孩子的素养、能力,塑造孩子的品性、修养,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一草一木里获得自然的感化。山川河流、小桥流水、花繁叶茂,皆为自然的风物。带孩子回故土,让孩子亲山水、观沧浪、跳溪涧、赏落日、望残霞,在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潮一汐中,感受与城市迥异的自然风光,从中得到自然的熏陶、教化。在群鸟稠鸣中,明白“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的教诲,从而慈孝与感恩;在依依飘拂的杨柳中,让孩子会读懂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离情别意,从而珍惜和友爱;在蜻蜓低飞中,明辨“蜻蜓低飞蛇过道,不久将有大雨到”等农谚的真伪,从而启蒙科学和真理。这些来自大自然无言的美丽、启示,会形成知识,凝成智慧,会无形地启蒙孩子的认知、审美、观念。

从一饭一粥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清晨喂鸡、田里锄草、烧火做饭,身体力行的劳作,锻炼心性、锤炼品格。带孩子回故乡,创造机会让孩子去体验灶膛烧火、赶羊喂猪、谷场扬场、小河摸鱼、田间间苗的劳作,在作坊林地、田垄地头、家庭场院中劳动实践,从中得到劳动的锻炼、塑造。在稻花的扬穗和灌浆中,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在碧波荡漾和烈日炎炎中,懂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艰辛和不易;在行走、体验中,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髓。劳动不是纸上谈兵,实践才得真知灼见,这些故土里的亲躬、实践、锻炼,会教诲技能,锤炼品性,会无声地塑造孩子的体格人格、心性品性。

从一乡一俗中感受故土的风情。一方水土,一方风情;一处村落,一方风俗。遗留着祠堂、老屋、乡路、老林的故土,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地理教科书。带孩子回故土,让孩子寻历史,找祠堂、走名山、访非遗,寻找故土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乡俗民情,从中感受中国社会的变迁、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博大。在祠堂之中,寻根祭祖,认识姓氏的起源和发展,溯源先辈的荣光和艰辛;在红色胜地,参观寻访、祭奠默哀,明白今日幸福的来之不易;看老艺人剪纸、编织、吟唱……感受非遗的历史底蕴和魅力。“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只有让孩子亲自体会、观察、寻访,才能浸润、熏陶、感化,在这个生活化的过程中,自然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见识。

从一言一行中习得礼仪的重要。中国社会,讲理讲情,长幼有序……在乡土社会,礼仪尤其为甚。带孩子,走亲戚、看故人、拜师友,从与人相处之中,懂得尊老爱幼,尊师重友之道;在招呼和问候之中,品得礼貌待人、长幼有序之理;在叙旧和畅谈之中,识得关心他人、礼让他人之爱;在你来我迎、你来我往之间,懂得人间冷暖、相扶相携之暖……“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让孩子有机会去见识、真正参与,才能真正学到人与人交往的技能,才能明晓乡情浓、亲情重的道理,才能真正懂得“月是故乡明”的真正含义。

教育从不囿于课堂,广阔的社会、美丽的自然、无垠的宇宙,都是教育的场地。一草一木的自然教化、一耕一作的劳动实践、一风一俗的风土熏陶、一言一行的礼仪体验,都是教育,也都是课堂。暑假回故乡,犹进大舞台,家长不妨利用这一契机,实施家庭教育,塑孩子品性,炼孩子体格,扩孩子视野,增孩子才干,让孩子暑假焕然一新、脱胎换骨。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小学)

2021-07-21 周世恩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9779.html 1 暑假,亲情作伴好还乡 9,77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