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术家园

领导干部要有通识通学通才

王蒙

得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套领导干部通识教育读物,深受鼓舞。这一套系列丛书,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军事、管理、科学、艺术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它们将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眼界,推动我们的思维认知、选择决策,延伸发展我们的执政能力、教化能力、全面深化改革能力,优化领导干部素质,提高领导干部的境界和威信。

为了完成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使命,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但必须掌握既有的专门学科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统揽大局、统筹全局的通识通学通才。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毛泽东提议下,党中央重新编审了一套12本干部要学习的马列主义著作,毛泽东专门把这套书定名为“干部必读”。这12本“干部必读”,也是一套马列主义著作的通识课,许多老同志至今对此记忆犹新,感奋不已。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战略方针。其中的知识化,既包括了专业教育,也包括了通识教育、通才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领导干部的本领和能力的培养教育,他提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领导干部要增强“八大本领”,年轻干部要提升“七种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复合型领导干部,也就是一个通才。

作为复合型领导干部,还要善于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我们只有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取得高质量发展。

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的观点,就是说,君子的使命感责任感在于修齐治平,大任在于家国天下,不能仅仅满足于技能性操作,更要把握天命天道,以及多方面的追求规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与科学的价值体系,从而更好、更全面地推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常说,博观约取,厚积薄发。通识教育就是一个“博观”“厚积”的过程,这个过程做扎实了,就能“约取”“薄发”。领导干部要做到通识,要融会贯通多学科、跨学科与人民历史性实践的方方面面的文明成果。这样一个成果的获得,也正是马克思提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体现。经过摸索探寻研讨总结,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有助于领导干部自我教育的努力,有利于我们的干部通识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作者系著名作家、学者,原文化部部长)

相关链接:

“新时代领导干部通识读物”系列丛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计划推出30余本,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军事、管理、科学、艺术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每一本书均由一位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系列丛书旨在丰富党员领导干部的知识,拓宽党员领导干部的眼界,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的思维认知、选择决策,延伸发展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教化能力、全面深化改革能力,达到从“通识”到普识、广识、精识、会识,既达到政治过硬,又实现本领高强。目前该系列已出版《中华文化通识课》《中国哲学通识课》《法治通识课》《西方美学通识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识课》五本,分别在不同专业领域为领导干部提供学习和阅读的便利。

2021-07-26 王蒙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0016.html 1 领导干部要有通识通学通才 10,01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