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让“商”的氛围浓起来

——湖北省咸宁市政协推进“协商在一线”提质扩面小记

本报记者 毛丽萍

自家门口的环境如何整治?让大家伙一起商量着办。近日,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鱼岳镇东街社区“协商在一线”议事会的会议室内,6位党员群众代表、6位联系东街社区的县政协委员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商议北门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用等问题。议事会上,群众畅谈想法,委员归纳建议,部门积极回应。

参加咸宁市政协“协商在一线”工作推进会的6个县市区的党委和政协负责人也在现场观摩聆听。透过这场平常的议事会,大家深切感受到:“协商在一线”能真实了解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避免“政府满腔热情、群众却不领情”;政协协商在基层嵌入越深,市县政协“直面基层、直面群众”的特点和优势越能得到发挥,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基层政协工作需要这个好抓手。

■ 让群众知道委员在哪里

去年,咸宁市政协主席曾国平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关于市县政协主要工作方式、工作主旨等问题的讨论,让他感悟颇多。“通过这次参会学习,我更加坚定了市县政协要干出新时代的新样子,就要从自身特点出发,不但要‘围绕中心议大事’,而且要‘深入基层议实事’,让委员沉到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将协商平台搭建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从不知道委员在哪里变成委员就在身边。”

2019年,赤壁市成为湖北省政协开展的“协商在一线”18个试点单位之一,努力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有效形式。赤壁市政协主席宋慧宇说:“刚开始没有现成模式,谁来协商?协商什么?怎么协商?如何落实?这四个难点摆在面前。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选择蒲圻街道华舟社区开始试点。这个社区是老国企职工生活区,历史遗留问题多,居民大多为离退休职工,解决问题意愿强。市政协前期组织委员走访调研形成的专题报告报送市委,得到高度关注。在协商环节,我们把会场搬进社区,市长带领部门负责人与居民对话,气氛和谐,效果明显。会后,政府支持3000多万元改造,不到一年,华舟社区已经‘容颜’大变,赢得了社区3200多位居民的肯定。之后,我们又在偏远的6个乡村搭建协商平台,解决了困扰当地两万余名群众的出行难题。‘协商在一线’的工作试点,是‘政协深入群众’的新方法,也是‘群众走近政协’的新渠道。”

嘉鱼县虽不是试点单位,但县政协主席葛婷敢想敢干:“我们县级政协本身就是一线,在县级和界别层面协商上都有比较成熟的做法,反而是镇与社区(村)层面相对薄弱。为此,我们将原有的17个委员联络组及活动室,分类分区‘下沉’社区和住地村,设立基层协商议事平台,让政协协商沉下去,衔接和指导发展基层协商,精准发力,群众相当满意。”

■ 让委员“履职在一线”

县级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如何解决这“两个薄弱”的问题,咸宁市以“协商在一线”为抓手,以不建机构建机制原则,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咸安区近两年主动积极探索,把委员工作室作为“协商在一线”工作的重要平台载体,目前全区共建“协商在一线”委员工作室30个,今年拿出60万专项经费用于建设标准化工作平台。

通山县按照“党委主导、政协主推、委员主体”的原则,将“协商在一线”纳入县委重点工作,作为推进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纳入县委考核重点内容,以党建统领协商,靠支部带动协商,让党员带头协商,全力保障“协商在一线”工作。县政协及时印发《关于健全完善委员联系群众制度的通知》,广大委员深入社区、村组、企业等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化解矛盾的同时,广泛收集协商议题,组织协商活动。

咸宁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士军在参加推进会时表示,市委高度重视“协商在一线”工作,今年市委书记孟祥伟专程到市政协调研并提出要求。目前,全市“协商在一线”工作已全面铺开,县市区要找准职责定位,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中,让协商活起来,工作实起来,委员动起来,不断创新基层协商的咸宁模式。

2021-07-26 毛丽萍 ——湖北省咸宁市政协推进“协商在一线”提质扩面小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9966.html 1 让“商”的氛围浓起来 9,9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