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开放共融,从宋元走向未来

施维雄

2021年7月25日,正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喜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通过大会审议,正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泉州人,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泉州,位于福建海岸线的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这里的外向型经济非常发达,被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是国内地方生产总值(GDP)突破1万亿元的地级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22年位居福建省前列。

在人文领域,泉州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明代郑和下西洋归国上岸的地点。如今,泉州申遗成功,凸显“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文化内涵,必将引领我的家乡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行稳致远。

泉州申遗成功,整个历史遗产系统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构成,彰显了对外开放必将共促多元社群和谐融合的淳朴道理,见证着“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历史进程。

古代至今,除了来自中原的汉族移民,来自国内各省的各族商人,乃至全球各国商人,都能在泉州找到安居兴业的基石。泉州之所以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和古代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离不开机构保障、多元社群、城市结构、生产基地、交通网络、整体格局的六大关键要素。在此,我自豪地发出邀约,请朋友们细品泉州申遗项目所展示的22处遗产。

著名的“市舶司”于北宋在泉州成立,现存遗址。它体现了对外贸易管理功能,鼓励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泉州的九日山祈风石刻,是宋朝政府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而设的摩崖石刻,体现了各方力量对海洋贸易的支持和参与。

此外,位于山上、俯瞰泉州湾和深沪湾的万寿塔,是古代泉州重要的航标塔。游子和外国客商自海上看到此塔,便知抵达泉州。

北方移民入闽,也让中原文化在泉州交汇和共融。在泉州城内,您可找到代表儒家学说的泉州府文庙,也有代表道家学说的老君岩造像。泉州现存三座宋代古桥——洛阳桥(万安桥)、晋江安平桥(五里桥)、顺济桥,可谓当年的“高速公路节点工程”,人员物流在此集聚,对外贸易延伸全球。

当然,船家信仰的妈祖,在泉州随处可见。宋元两代泉州古城的南门,现存德济门遗址;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就在德济门的北面。向海洋进军,古人需要“守护神”,进入泉州真武庙,您可看到古代泉州人心目中的海神“真武大帝”。

此外,泉州开元寺、清净寺、灵山圣墓、草庵等,分别留存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的历史印记,更是多元社群和谐融合的标志……

这些遗产,处处体现着泉州的海洋元素,具有鲜明的海上贸易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特征。古老、生动、有力,世所罕见,见证了“刺桐”这座古代东方大港的风韵、奉献和地位。

古老的泉州,是古代中国与世界文明对话的窗口和“启明星”。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开放的窗口和“星辰”,更遍布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为全球化和多元化贡献着中国力量,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和谐共处。

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从古代泉州到新时代的中国沿海地区,多元共荣的海洋商业传统,必将高质量持续传承!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 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

2021-08-06 施维雄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0645.html 1 开放共融,从宋元走向未来 10,64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