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政协新闻

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窗口”机遇期

——青岛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聚焦工业互联网发展

本报记者 陈小艳 王晨霞 通讯员 王尤起

工业互联网是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途径,也是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去年3月,青岛率先提出打造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战略,之后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营造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政商环境,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政策文件。

然而,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短板也逐渐显现。如何巩固青岛制造业优势,进一步为工业互联网赋能?近日,青岛市政协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快工业互联网赋能,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并组织委员建言献策,11位政协委员、区市政协、民主党派、界别代表和专家学者现场发言。

“在诸多问题和短板中,人才队伍建设是个关键。”青岛市政协委员张黛婕认为,当前,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然而工业互联网领域存在的高端领军人物、跨界融合型人才、关键技术人才不足等现状,严重制约并影响着工业互联网生态链的构建。她建议,以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与海尔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构筑起拔尖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转化的“双高地”。

针对部分中小型企业对工业互联网不明白、不愿用、不敢用、不会用的现状,九三学社社员王旭磊建议,培育互联网工业平台应用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咨询、解决方案、集成以及应用服务,以有效连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中小企业。

针对工业互联网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各式各样的挑战这一现状,致公党青岛市委会认为,应首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体系,聚焦智能家电、服装、轮胎橡胶等优势领域以及轨道交通、机械装备等行业,打造全国领先、行业主导的云制造服务平台,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建设特色化、专业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引领带动作用,赋能先进制造业。

工业互联网打通了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环节,在人、机、物多维度、跨层次互动中积累了企业大量的数据,如何保护好企业核心数据、核心利益,构建起网络、设备、平台、数据、应用的安全可信保障体系是张敬之委员重点关注的话题。他建议提早布局,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围绕实现云、边、端的智能协同进行实时精准控制,在技术层面上筑牢保护屏障。同时,研究出台地方性法规,对工业互联网数据、信息、知识产权和使用进行法规保护。

“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抢抓短暂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窗口’机遇期。”青岛市政协主席杨军指出,要坚持高点定位、创新驱动,以工业互联网建设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工业互联网赋能先进制造业;打好“技术创新、两化融合、企业上云”组合拳,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挥工业互联网优化配置资源和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优势,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做深做长做细工业互联网,培育先进制造业价值链和新品牌。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的全要素生态,以“项目落地年”为抓手,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以工业互联网贯通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脉络,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

2021-08-07 陈小艳 王晨霞 ——青岛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聚焦工业互联网发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0679.html 1 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窗口”机遇期 10,67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