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我国虽已实现全面小康,但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然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对能源的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碳排放还将持续增长。“减碳”必须立足这个客观实际,不能赶时髦,盲目减排。
我国去年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承诺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本身就是复杂、长期和系统性的工程,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短期行动。这就意味着“减碳”需要对各行业统筹协调。只有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循序渐进,才有望如期实现目标。
目前,生产环节的“减碳”主要有3个途径:一是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能效,实现技术节能。二是企业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节约能源,实现管理节能。三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实现结构节能。当前所谓运动式“减碳”,主要发生在结构节能这个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因急于求成,或是为博取声名,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没有做好统筹规划,超越当地发展阶段,一哄而上,盲目减排,过度用力,导致减排成本偏高、减排效益不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能源结构调整,都需要一个过程,都需要科学统筹规划,有序稳步进行。比如,虽然煤炭不是清洁能源,但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依然高达56.8%,依然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维护能源安全、电力稳定供应的可靠保障。因此,为了减排,逐步减少煤炭的消费虽然是总体趋势,但不能搞运动式压减,而需要通盘考虑,兼顾一个区域内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清洁化,做好石油、煤炭、水能、风能等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规划、互相补位。再如,一个地方打算从以制造业为主升级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也要根据当地实际,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有序推进,不能为盲目追求“减碳”,运动式压减虽然排碳量较大但符合相应环保标准的制造业企业,影响经济发展、百姓就业和社会稳定。
运动式“减碳”是传统的运动式治理思维的一种新表现。这种治理的特点是脱离实际,搞大呼隆、一阵风,方式简单粗暴,负面影响大,后遗症多。说到底,运动式“减碳”是主要把减排当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当作实现个人目的的手段,而不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当然,反对运动式“减碳”,不是提倡消极不作为、坐等国家碳达峰方案出台再抓减排。“减碳”要实事求是,综合考虑本区域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各行业的能源消费情况,合理设定目标,科学把握节奏,有序推进。